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学习室”建设规范-南京教育装备网 一、 引言 1.1、为科学、规范和高质量地建设好中小学《网络学习室》,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依据信息技术、综合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和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依据公安部等行政、司法部门规定的相关网络、网站管理办法等文件、法规,依据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建设规范。 1.2、《网络学习室》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工具性场所;它是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它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 定义 2.1、《网络学习室》是以计算机为终端,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以信息收集、处理和运用等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培养学会学习和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为目标的专用教室。 2.2、《网络学习室》又可以定义名称为“校园网吧”,或其他能反映其性质,又充满文化韵味的、或学校特色的名称。 2.3、《网络学习室》与《计算机网络教室》,从物理性质上看,均属于计算机网络教室一类。但从功能或作用看,它们之间有区别。《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以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为目标建设的,以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为目标和要求。在硬件配置标准上较低,在软件支持上主要是操作系统和相关办公软件、教学软件等,在网络系统上主要是封闭的局域网,较少对互联网开放。《网络学习室》是面向学生的,是以INTNET国际互联网和各类资源中心为主要开放通道的网络终端。是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与场所。与《电子阅览室》的共同之处更多。在硬件配置上相对较高,在软件系统与软件支持上,必须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2.3、《网络学习室》与《电子阅览室》,从物理属性和作用上基本上是一样的。二者可以区分,也可以不区分。对于规模大的、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分开建设;一般学校则可以合二为一。若要分别认识二者,则它们在功能与作用上的差异表现为,《网络学习室》更开放,侧重于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性学习;而《电子阅览室》则更侧重于在线阅读与电子文本、多媒体资源阅读。《网络学习室》可以不与图书馆、阅览室相联系。而《电子阅览室》则必须与图书馆、阅览室相联系。《电子阅览室》的主要阅读内容之一是“电子图书”和进行“在线阅读”。 三、 建设目标 《网络学习室》的建设,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3.1、有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与空间,网络设备、桌椅与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出宽松的、自然的气息,整个专用教室严谨而不失活泼,成为师生喜爱的学习与活动场所。 3.2、有市场主流配置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有人性化的电脑桌椅和摆放结构。整个网络系统与设备及其软件能满足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等多种格式的文件高速传输的要求、上INTNET网和在局域网内流畅运行,同时能满足轻松升级的要求;有优良的网络安全性能和控制性能,能满足网络安全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要求;硬件与软件匹配和谐,有先进的和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能满足学生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需要。 3.3、有人本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管理人员与学生和谐共处,对学生的服务温馨、自然和人文化。有相关技术人员,能维护和指导学生解决网络上遇到的技术问题,能控制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 四、 建设方法 4.1、依据本规范,学校在年度装备计划中立项,纳入到年度教育技术装备计划中。有条件的学校可自筹经费建设。 4.2、《网络学习室》的建设方案,在本规范规定的标准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教室条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研究建设方案。可以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建设一个大的《网络学习室》,也可以分散到各年级建设成若干个小的《网络学习室》(小校园网吧)。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功能与目标实现。 4.3、二轨以下的学校,〈电子阅览室〉与〈网络学习室〉必须合二为一。同时,还可以与“多媒体数字语言学习室(语音室)”合并,以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二轨以上的学校,依据学校条件,可分开建设,也可合并建设。六轨以上的学校原则上分开建设。 五、 建设标准 5.1、建筑面积:网络学习室建筑面积,依据《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确定。由于“网络学习室”有“网吧”的性质,有条件和创特色的学校,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确定,不一定在一个大教室中安排,可以个性化一些,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5.2、学习机位:网络学习室的机位数量,中学按20:1、小学按25:1,确定数量。4轨以上的学校,至少有一个与班均额相对应的座位数以上的《网络学习室》。 5.3、物理设备:计算机必须是市场当前的主流配置和品牌,要以性价比为原则选择计算机。网络集成采取市场当前的主流技术与设备,其中防火墙与防病毒软件必配。电脑桌椅要环保、人性化,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物理设备的具体规格与参数,也可参见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编制的配备目录。 5.4、环境建设:网络学习室的室内环境,可适当做一些布置与装饰,以利学生学习。 5.5、软件资源:各类电子网络版学习软件、多媒体资源,如DISCOVERY等。经领导小组或相关部门审核的网站链接。 5.6、装备数量标准与经费:经费预算按以下三部分进行,一是木器设备,指计算机桌椅、讲台等物理设备;二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三是教学资源与软件。经费按装备时的市场价格预算,其中木器设备视装备方案而定。装备数量标准如下: 学校类别方案类型方案说明装备数量 2轨以下学校第一类方案与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学习室(语音室)四合一建设。小学30座位/个,中学45座位/个。 6轨以上学校第二类方案独立建设。与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数字语言学习室(语音室)分开建设。小学40座/个。中学50座/个。 4轨以下2轨以上学校第三类方案与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数字语言学习室(语音室)三合为一。同上 7、 管理要求 6.1、有具体分管的领导,或在德育领导小组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兼职或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网络学习室》。 6.2、建立具体的《网络学习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结合课程进入网络学习室的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建立管理人员的考核办法,并有效地开展考核;制定《网络学习室》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教师有效地用好《网络学习室》,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确保《网络学习室》的作用与功能发挥。 6.3、发挥学科老师与《网络学习室》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创造性,每学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与研究的交流、竞赛活动等,促进《网络学习室》成为健康的、向上的学生学习与交流平台,成为青少年德育工作、心理教育的基地,成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 6.4、建立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网络学习室》的开放时间,要与学科教师的作息时间有差异,实现在双休日、课余对学生开放,真正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网络学习室学习、研究。同时,要适当的安排指导老师,参与到学生业余的上网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