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3 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徐兴无,为金陵中学高一年级3个南大班的 100 多名同学,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课程。
当天,徐兴无教授的授课主题是《论语》《孟子》选读。
“我这个课开了第二次了,有个重要目的是希望把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进行融合,但帮大家提高高考分数,这个功能是没有的!”课程一开始,徐兴无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随后围绕着“为何要读经典?什么是经典?《论语》《孟子》为何能成为经典?”徐兴无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只有阅读经典名著,才可以接触到最终成为教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徐兴无打趣道,“世界上一定是死人多过活人,因此跟死人做朋友一定比跟活人做朋友获得的东西多。”
徐兴无教授告诉同学们,“经典是特殊传统中的文化产物,是特殊的文本书籍。”经典具有很多特性,比如丰富性、启发性、超越性、创发性等。不仅如此,经典阅读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人的理解能力,这不是靠刷题能够获得,而是通过对话与研讨获得。并且,中国的经典也是通过对话展现作者的思想。为此,徐兴无建议大家,“阅读经典时,即使是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也要在心中想着一名对话的人,这个人就是作者,这种训练比刷题更有意义。”
去年,南京大学在金陵中学挂牌并招收首届“南大班”。在南京大学高站位的指导和全方位的支持下,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学生高品质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享受了更丰富、更高端的资源平台。“南南合作”也通过项目合作不断深入推进。
此次南大文学院教授再进金中,是 2020 年“南南合作 ”计划签订后,金陵中学语文组和南大文学院第二次合作开发整本书阅读课程。徐兴无介绍,从上学期开始,南京大学组织文学、数学及理科课程的教授来金陵中学开课。“本学期,我们继续在上学期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课表逐步推进。”徐兴无说,下个学期还将开设外国文学课程。
对于具体的课程安排,金陵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芳介绍,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将在高一开讲 8 节课,包括《论语》《孟子》选读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时在高二增加 4 节课,包括《老子》《庄子》选读、外国文学等课程。“比如对《复活》的解读,这也将面向全年级学生开放,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附:学生感想
之前的语文课程中,我们更专注于中国经典名著语义、字词的解读,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课,则对作者的思想、经典的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潘豫立
以前,我觉得文科和理科是割裂的,但是听了徐老师对渗透性的解读,我才体会到学科之间是有交叉和联系的,这也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启发。我也更加期待后面的课程。
——赵相国
对我来说,曾经这些儒家经典都是一本一本割裂开的,而今天徐教授“颠覆”了我的想法。徐教授提到,儒家说的是“人与社会”,道家说的是“人与宇宙”,佛教则说的是“人与自我”,“儒释道”三者向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这种经典的结构好美。
——鲁佳慧
今天的课让我获益匪浅,我学习了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知识,徐教授从经典出发讲述《论语》和《孟子》,延伸了很多其他的内容,深奥又令人着迷,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深刻的了解。徐教授没有照本宣科,发散式讲解,娓娓道来,让我有了很多理解和想象的空间,非常期待徐教授的下一节课。
——陈徐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