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金陵中学与东南大学合作的第五期“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导师见面会在东南大学榴园宾馆举行。经过前期学院导师推荐、导师课题巡展、学生自主报名等环节,共有38位东大导师和41名高二金中学子参与了本期项目。今年12月底,同学们将在导师指导下开题,并利用课余时间到东大实验室跟导师学习和研究,预计明年12月中旬结题。
东南大学—金陵中学“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是2013年东南大学和金陵中学联合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目前已成功开展四期,培养了120余名金中学子。今年启动的是第五期,这也是东南大学向金中学子开放专业最多的一期,包括了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物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
在当天的见面会上,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表示,“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会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在回顾高中生涯时,不仅仅只有成绩,还有项目或导师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学校更应该做好遴选、培养学生的任务。今年,东南大学开展了“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落实到这个项目上,就是要考虑学生所想所需,给予支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在结出成果和助力学子选择上,迈出更大步伐。
金陵中学戴喜副校长则是对入选“卓工班”的同学提出了更多期待。他介绍,这个项目就是想让同学们提早知道未来的生活,提早感受科研的氛围,提早体会高校学习的流程,建立高中和高校深度合作的教育体系,和大学一起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十年来,“未来卓越工程师”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现在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在国内外一流的高校从事着科学理论的研究,研究的方向也基本上与当年选题方向是一致的。希望同学们主动和导师的研究团队保持联络,利用一切的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活动,参与实验项目,参与科研。期待同学们尽早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尽早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东南大学张宇教授作为导师代表的一席话,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他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在心里埋下三颗种子,一颗是“科学”的种子,要知道科学研究不是一件容易和简单的事情,无论有多少困难,都不能磨灭对科学理想的追求。其次是要埋下“创新”的种子。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但创新很难,同学们要做好从失败开始的准备。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有失败,也会有成功,但大家不要气馁,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最后就是要埋下“理想”的种子。个人发展际遇会有偶然,但只要理想在,就会有发自内心的坚持。在面向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我们既要守正创新,更要坚守一颗匠心,重视和提升我们科学研究的工程化能力。
来自高二(13)班的刘嘉辰同学作为本届东大卓工班的学生代表发言。他首先代表所有学子向两校的老师表示了感谢,感谢金中与东大为他们提供的这个珍贵的平台。他说:“我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查文献、做实验、写代码,在今后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人生中第一篇学术论文,提前接触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研究方法。最终,能让我们在进入高校后,研究更深、走得更稳。大学课题,不再像是高中写作业那样了——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没有老师不厌其烦的督促,最终成果,好也罢坏也罢,绝大部分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是我们在课内从未遇到过的挑战,但相信,在导师的指导下和我们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看到山顶的盛景。”
当天的见面会上,还举行了“未来卓越工程师”导师聘任仪式。在赠书仪式环节,导师代表向同学们赠送了《东南大学学生课外作品论文集》。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与自己的导师互留联系方式,认真交流。
附:学生感想
金中学子,会于东南。我们有幸参与这饱含期待的旅程,与学校精心安排的导师来一场憧憬已久的邂逅。在这里,我们将在向导师的学习和与导师的交流中“筑”梦:对标东南大学本科生的开题、答辩等标准,于我们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科学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芽,我们将在这里,跟随导师以匠心筑梦,志于“止于至善”。
——高二13班 任欣玥
在东南大学这所令人景仰的百年名校中,在优秀导师的带领下,我坚信“卓工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向着更科学、更严谨、更开阔、更包容的方向发展。感恩金陵中学与东南大学为我们创造的机会,我们会牢记张宇导师给我们所说的三颗种子:科学的种子、创新的种子、理想的种子,以“匠心”精神,追求科学,不畏失败,坚定理想,脚踏实地,面向未来!
——高二12班 聂颖嘉
踏入东南大学的报告厅,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初次得知自己入选“卓工班”,对未来是有些迷茫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会开展什么样的研究?一系列疑问,都在今天得到了答案。
很荣幸能加入“卓工班”,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东大的导师们一起开展科研项目,提前感受大学的研究氛围,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平台,也是我追梦路上的重要一站。
也许,在接下来一年的研究中会经历无数次失败、迷茫,但我相信,正如张宇导师所言,只要我们始终保有科研精神、创新精神,以一颗匠心坚守,就没有攀不上的高峰。
——高二9班 刘钰淇
供稿:升学指导处 审核: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