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更受宠,探究能力出新招
金陵中学 王奎礼
《说明》解读——
新鲜出炉的2009年江苏卷的语文考试说明,较之于2008年的,除了几处为使表达更科学的文字上的变更外,其值得关注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点。
1、加大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力度。
和去年相比,虽然文学类文本阅读由必考内容的第一块变成了第三块(这主要是考虑到跟试卷结构一致),但是,位置的退后丝毫没有降低它在语文考试中的分量。2009年,现代文阅读里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试题的数量仍和去年相同,4题,但分值却由2008年的20分增加到23分。分值的增加必然提高了对考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要求,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样,古代诗文阅读分值也增加了3分。文言文翻译由去年的9分提高到10分,古诗鉴赏由8分提高到10分。这部分增加的分数,主要也是加强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
两部分增加的6分,来源于两处:一是选考部分现代文阅读,这部分由去年的4题变成了3题,分值由18变成15;一是语言文字运用,此部分由去年的5题18分变成了4题15分。
2、调整充实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能力的考查内容。
探究能力的考查始于去年。今年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最值得关注的是,增加了“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要求,并具体阐释说:“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今年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作者和相关背景等资料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
另外,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有三处调整。第一是对探究能力要求的解释,由去年的“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变成“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其次,把去年的第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第二点“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合并为一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诠释此项要求时,去掉了去年方法性的提示“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再次,将去年的第三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改表述为“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更具体明确。这些调整,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
温馨提醒——
1、 关注变化,适当调整。
此前大家是按照2008年的考试说明复习的,现在新考试说明出来了,当然就应该立即对复习做些调整,尤其是一些新要求的复习,如探究能力要求里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点,更需要借助适当的训练落到实处。
2、按点复习,逐一落实。
语文高考重在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对考试说明上规定考查的各个能力点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要一一复习,并通过训练逐个落实,切不可凭着侥幸,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3、加强训练,规范写作。
加强写作的规范化训练,能写出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的中规中矩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作文训练不要单打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题型都要训练,不能偏颇。
4、强化背诵,确保满分。
要尽早背诵《考试说明》规定背诵的名篇,重视课内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高考前要经常背,经常默。抓反复,反复抓,确保课内名篇名句的默写拿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