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这一天,不敢忘,不能忘!

 2023年9月18日

上午10时至10时19分

防空警报声为历史而鸣

金陵中学全体师生起立默哀

 

在国旗下讲话中

高二(15)班的周语函、牟玥衡两位同学

用拟人化的表达

把汇贤楼前那块

“金中抗日战争纪事碑”

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

 

 

 

在江心洲校区

历史教师于丹波

结合自身感受

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始末

同学们发现

原来金陵中学就在这段历史中

 

那是1931年的9月18日,距离中秋佳节还有8天,那一晚,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声巨响传来,炸碎了无数个家庭翘首盼望的团圆,揭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日军对华侵略战争序幕。

“九·一八”的记忆,是课本里日本侵略者罄竹难书的罪行,是每到这一天响起的防空警报声,是我们都能哼唱起的那首《松花江上》——这首歌诞生于1936年秋天的西安,那是一位远在他乡的东北人对家国沦丧的愤怒和期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呐喊。

我来自古都西安,但我的祖辈则生活祖国的东北。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和掩藏在庄稼中的小村庄。一大家子人就坐在院子里吃着从黑土地里收获的粮食,品尝着自家院子里长出来的各色蔬果。当然,东北的富饶绝不仅仅于此,于是,当我翻开历史的这一页,我便更加悲痛我们曾丢失了关于这片黑土地的一切主权。

甲午战争后,日本殖民经营中国东北,逐渐垄断了满洲的铁路经营权、采矿业、出海贸易等,掌控着东北的经济命脉,为自己攫取利益。1931年1月24日,满铁总裁松冈洋右在第59次国会上悍然宣称:“满蒙问题关系到日本的存亡问题,是日本国民的生命线。”这种对我国主权的严重践踏不仅受到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九·一八”事变,绝非偶然,而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行动。可是“不抵抗”那几个字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短短五个月,东北全境沦陷,东北人民开始了为期14年的亡国奴生活,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土地惨遭践踏。

来到金中后,我从书中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九·一八”事变立刻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在南京,仅两天后,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学生就率先发表通电和宣言,揭露日军的阴谋与暴行,指出中华民族已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奋起反抗侵略,并坚决要求国民政府领导抗日。金陵中学的学生们也拿出积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抗战的14个年头中,金陵中学的师生们主动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积极投身到各种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中记录着金中七位抗日航空烈士的姓名。他们以身殉国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这是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年龄,他们可能还来不及思考怎么过这一生,就把生命献给了世间最伟大的事业,为全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

如今秋风又至,人间却早已换了模样。山河无恙,英雄不朽。现在我仍是一位历史的学习者,更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教育者,我们每一位也都是历史的亲历者。我想,从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中,我们不仅可以共情全民族的苦难,还可以共情以金中学子为代表的万千国人的命运。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金中人,并没有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焦虑“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我身上”,而把他们的爱与风华,奉献给了内心深处最坚定的信念,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