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与成绩融洽相处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与成绩融洽相处

最开始,我要祝贺同学们进入高一在学业上取得的巨大进步,更要祝贺同学们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所有的老师对同学们半个学期以来在学业上的良好表现都特别满意。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老师们对大家的赞扬,赞扬大家上课认真听讲,赞扬大家自习安静,赞扬大家积极和老师交流,甚至在你们跑操的时候,操场外路过的居民都说这些学生精神面貌特别好。周六大家去秋游,送我们来回的大巴车师傅都说这个学校的学生素质高。

对于中学时代的你们来说,正在经历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难得的、专注做好一件事的时光——这件事就是学习。三天的期中考试,是对学习的一次阶段性检验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好好感谢自己这半个学期的努力和付出也许你已经或者即将拿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如何更融洽地与它们相处?我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面对成绩,任何感受都是合理的,是被允许的。比如我经常在发成绩的一刻听到“嘿嘿,不错”,“啊,裂开了”这些都是大家在体验自己的情绪,当面对成绩带来的负面感受时,允许自己有一段时间调整、接纳并尝试表达自己的内心沉默,独处,哭泣都是被允许的,也可以向他人倾诉或寻求帮助,这不是软弱,这恰恰是你有心理韧性,且能够自我恢复的表现,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当然,在获得了进步的时候,也请记得为自己喝彩,比如无实物投进一个三分球,和自己击掌,大声说yes!”,告诉自己“是的,我可以!”,用这些小小的仪式找到“我此刻正在发光”的感觉,你的每一点成长都非常了不起,请不断肯定自我的价值,它可以带来难以想象的力量

其次,关注分数的意义而非比较,不要仅仅只盯着名次或因为他人而否定自己。有不少家长问我:“老师,我想知道我孩子同班某某某的成绩,找找差距”。“差距”这个词反映了我们习惯于把自己放在被批判的位置上去做比较。在比较中,很多同学会想的是:这个分数好不好看?有没有比某个同学高久而久之,我们会习惯于以否定的态度去看待成绩和自己,因为外部比较永远没有止境。但你是否回到分数本身,认真思考过你失分的地方体现了哪些知识掌握不足?你的时间及复习规划需要做怎样的调整?你的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我相信你会找到很多经验,在下一次考试将他们变成现实。比较是偷走快乐的小偷,把时间放在关注和提升自己上,你的视野必然开阔明朗。

某班心理气象员在心理晴雨表上写了这样一段话:面对学习上的焦虑和压力,只要我们的向前看,迎接困难时不去内耗,不做无意义的担心或后悔,而是想对策并且行动,内心的困扰就会被慢慢化解。你看,你们已经有非常棒的领悟和心理调节能力了。

这位心理气象员也说:我们是并肩同行的伙伴,要多多给予彼此温暖。其实成年人会影响你们对于分数的看法,但你们对于分数的感受取决于同龄人营造的氛围。在心理课上,不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困扰,比如自己不想那么早知道分数,但是有一些同学会自作主张替自己问成绩,算排名。我想,我们可以多给彼此增添一些温暖。比如可以不追问那些不太想分享成绩的同学;看到有人很失落,可他们在这一刻并不想被安慰和关心,此时不打扰就是你的温柔你也可以为身边的伙伴带来一些关怀,也许是一张纸巾、一次解题指导、一次操场散步、乃至一个学习小组......每个人元气满满的时候,每个人也焦虑丧气的时候当大家学会抱团取暖,分数就成为了共同前进的纽带

聊了这么多关于成绩和考试,最后我还想和大家说,分数的确重要,但它也只是我们人生拼图中的一个一片不适合种花生的土地,也许适合种土豆,一时的数字并不能定义你是谁此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半个学期以来,除了学习上的进步与得失,我还有什么其他的值得欣喜的收获吗?也许是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也许是阅读了一本令人回味的好书,也许是养成了一个新的好习惯等等。只要投以积极的目光,生活总有随处可见的惊喜,人生处处都有成长的印记。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

 

撰稿:张妍  审核:王守明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