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大家好!我是高二一班的蒋文曦。提起九一八,我们不禁回想起这首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抗日爱国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穷的宝藏,流浪,流浪……。”
老师:大家好!我是历史教师于丹波,来自古都西安,我的祖辈就生活在东北吉林。那里的夏天格外凉爽,太阳在4点钟就晒着院子里已经喂食过的鸡、鸭、鹅和从初夏就被封存了的大酱缸。一大家子人围在炕桌上吃着从肥沃的黑土地里收获的玉米,那里是我的家乡啊。
学生:1931年的9月18日,距离中秋佳节还有8天,那一晚,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声巨响传来,炸碎了无数个家庭正翘首盼望的团圆。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东北三省,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抗日战争拉开序幕。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的那句“不许抵抗”沉重地击打了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当是取得绝对的胜利,可是短短五个月,东北全境沦陷,东北人民开始了为期14年的亡国奴生活。
老师:十年前,我也是从中学历史课本里学到“九一八事变”,我愤慨,为何一小撮日本关东军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而国民政府却“不予抵抗”,将我国领土拱手让人。我感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刻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在南京,仅两天后,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学生就率先发表通电和宣言,揭露日军的阴谋与暴行,指出中华民族已到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奋起反抗侵略,并坚决要求国民政府领导抗日。金陵中学的学生也拿出积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震撼,在白山黑水间,东北抗联将士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勇赴国难。赵一曼烈士从被俘到走上刑场历时整整九月却未曾像日军吐露一字一句党的秘密,她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所有中华儿女何为舍生取义,何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东北抗联精神。九一八事变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学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真实的镜头、详尽的资料、残破的遗迹都在记录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幕幕屈辱与反抗!铭记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前辈们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应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奋发图强!恩格斯说“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我们不能忘却曾经血的教训,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唯有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老师:如今秋风又至,人间却早已换了模样。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如今我仍是一位历史的学习者,更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教育者,我们每一位也都是历史的亲历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回首百年,苦难中铸就辉煌,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谢谢大家!
老师:历史组于丹波 学生:高二1班蒋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