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秉承金中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历史组教师段霆泽。

再过几天,就是9月18日。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九一八”都是刻骨铭心的日子。它承载着民族的屈辱,记录着国家的苦难。94年前的这一天,柳条湖畔的一声爆炸撕裂了东北的宁静,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踏碎了我们的山河。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短短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占,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中华民族被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就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在我们的金陵中学,金中师生挺身而出,胸怀家国,高呼抗日。他们向国民政府郑重递交《本校教职员呈请国府移师抗日》书,用颤抖却坚定的笔迹写道:“与其屈服于强寇,何如屈服于同志;与其同室而操戈,曷若移兵以御侮!”这不仅是一份请愿,更是“诚真勤仁”校训最真实的体现。

山河破碎,风雨如磐。日寇的铁蹄并未停止,战火持续向南蔓延。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三十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我们深爱的南京,正是那场灾难最深重的见证者。

在这至暗时刻,金中师生以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从南京西迁至四川万县,师生们颠沛流离,却始终弦歌不辍,在炮火中守护文明的火种,用知识与信念浇筑民族的未来。更有校友毅然奔赴前线,如陈镇和校友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与敌机搏杀于长空。1941年,他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5岁。他用生命践行“杀尽倭奴雪旧耻,誓平扶桑方罢休!”的誓言。他的事迹,正是金中人“赤诚报国”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激励着一代代金中学子矢志报国、奋发图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苦难我们不能忘记,更不敢忘记。我们铭记抗战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坚定地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金陵中学的学子,我们更应从这段校史中读懂“诚、真、勤、仁”的深刻含义。它不仅是四个汉字,更是一代代金中人在民族危难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底色——忠诚于国、求真务实、勤勉不懈、仁爱友善。

第一,诚以立身,忠诚爱国。我们要真诚地面对历史,深刻理解国家曾经的苦难与抗争。每周的升旗仪式、每次的国歌响起,都应心怀敬畏;在日常学习中关注时政、了解国情,培养家国情怀。

第二,真以求知,铭记真相。我们要主动学习历史,求真辨伪,尤其要深入了解抗战史、校史和金中先辈的事迹。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观纪念馆、参与校史讲座等方式,让记忆不被时间冲淡。

第三,勤以励学,奋发有为。英雄们在战火中仍不忘读书报国,我们在和平年代更应珍惜时光。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体魄,培养能力,将来用实实在在的本领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第四,仁以待人,珍爱和平。从小事做起,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宽容友善,传播正能量。我们可以参与志愿服务关怀老兵、烈士家属,也可以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和平的珍视和对英雄的感恩。

同学们,我们站在先辈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在金中这座有着光荣传统的校园中成长。铭记,是最好的纪念;传承,是最有力的回应。让我们不忘苦难历史、不负校训教诲,不坠青云之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撰稿:历史组段霆泽 审核:张晓影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