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打好文明的底色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打好文明的底色。
    有诗人说,生命是一张白纸,有人在上面绘出了绚丽的图画,有人只会把白纸弄脏。有位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便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位老人就是夏衍。还有一位一生坎坷的平凡的八旬老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说:“我这一辈子最知足的一点就是我始终努力不给别人添麻烦。”两句话虽然平凡、朴实,但却纯洁、厚重。扎根于心灵的谦恭、伴随其一生的善良,这种文明的底色使两位老人的生命之画坦荡从容,熠熠生辉!
    一个文明的人,他目中有人,当他做事的时候,他会考虑会不会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会节制自己,尊重公共生活的规则。他待人真诚,总能给别人带来感动。他的一生或许平凡,或许壮丽,但他用生活的画笔绘出的生命之画会因文明的底色而生辉,他是幸福的,他也让别人感受到幸福。在我们的校史上,在我们的校园中,有无数这样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金中120年的历程显得光辉厚重,让我们美丽的校园充满了温情。
    开学初高一年级的十位男生代表学校访问了香港英华学校,上上周他们给全体高一年级同学汇报了自己在英华学校的所见所闻。汇报中谈到了英华学生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晨会集合鸦雀无声、校园卫生一尘不染等等。短短的一周,同学们虽然无法全面的了解英华,但这种文明的底色已足以让我们的同学对这所学校肃然起敬。与此同时,我们的同学也以自己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使英华的师生对金中这所未曾谋面的学校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每一位金中人都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学校的底色也正是体现在每一个过去和现在的金中人身上。
    同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众的文明作为支撑,人人只想到自己,人人都提防着别人,把他人当作地狱,把社会当作角斗场,没有公德心,没有责任感,这样的社会,不管经济怎么发达,物质生活条件怎么充裕,我们也无法活得有尊严,无法获得幸福感。没有人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但现实恰恰就是,我们常常一面充当着批判者,一面又扮演着批判对象,我们指责混乱的交通秩序,但我们常常就在违反交通规则,我们指责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我们又理解了父母多少……
    在我们的校园中还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学校的常规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开学以来,共有五名同学因为考试作弊受到学校处分;每天早晨总有几名同学会迟到;校园里经常出现随处乱扔的垃圾;很多同学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升旗、广播操整队和进退场拖拉懒散;个别同学总是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穿校服;有些班级早读课前、课间、中午还不够有序;有些同学在卫生值日中敷衍了事;甚至还有同学上完厕所后不冲厕所。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群体性的懒散拖沓,如广播操整队问题,“快、静、齐” 的集会纪律是我们学校的一种传统,9:40下课,9:45各班应该在指定地点集合完毕,集合完毕后就应该整整齐齐、安安静静;还有像卫生打扫问题,现在我们各班除了部分公共场所的定期打扫外,都没有包干区,按道理教室卫生是没有理由搞不好的,但每天早晨去看,总能发现部分班级黑板没有洗或者是没洗干净,地面也没有拖干净。第二个层面是个别性的不文明行为,如乱丢杂物,2400名同学,如果每人每天丢一个杂物,我们的校园将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堆。我不认为那些乱丢杂物的同学一定是道德败坏,但他们确实是缺少了必要的公德意识。我们需要在行事的时候更多地想到他人,想到集体,想到不要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常规归根结底是落实在同学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上,常规决定了学校的校风,是学校的底色。我们需要有从我做起的态度,需要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
   如果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文明就是这幅画的底色,文明也铸就了一所学校、一个社会的底色。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在过去的三十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即将迎来奥运盛会,也即将迎来母校120周年的校庆。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些谦恭和善良,多一些同情和理解,从我做起,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社会打好文明的底色。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