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上午好!
本周是金陵中学第三届科技节的物理活动周。在这一周,我们将开展与物理有关的系列活动,专家讲座、科普电影、科技发明展等。这些活动无疑将会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开拓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科学兴趣。
假如,我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举办科技节的目的是什么?”你会做出怎样的回答?
首先,我列举两则故事:
举例1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先生在5岁时就在思考“是什么东西控制着罗盘上指南针的指向”、16岁时在思考“假如人被捆绑在运动光线上,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举例2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先生说:“我在高中最后一个学期里做得比较好的一件事就是制造了一个物理摆,并且用它‘精确’地测量了重力加速度。此前多年的动手经历,让我学会了许多技能,这次都用在了物理摆的制作过程中。”颇具戏剧性的是,25年后他又用激光冷却原子的技术研制出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迪是:科学素养应是一种常态。设立“科技节”的目的在于,强化我们的科技意识,检阅我们的科学素养,检讨我们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当下仍有人把高考当成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应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让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四个方面得到学习和培养。
作为一个金中物理人,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提出六点建议:
1、树立信心 193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人杜加尔认为:“我力量的真正源泉,是一种暗中的、永不变更的对未来的信心。甚至不只是信心,而是一种确信。” 自信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我行 我能 我做”。
2、勇敢想象 先后培养出1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卢瑟福认为:“想象是创新的前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3、重视实验 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同等重要。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奖,离不开吴健雄的实验证明。而动手能力成为中国学生的软肋已是不争的事实。
4、训练思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学习的目的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科学思维方法方面得到训练。
5、加强合作 从眼前的学习生活看,交流则双赢,在交流中将会产生新观点、新认识;从长远的科学研究看,有些事情纵使是超级天才也不能一个人能完成,需要的是团队,强调的是合作。在这里,我衷心希望每位同学拥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6、无为而为 爱因斯坦在1949年给友人的书信中这样写道:“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抑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我们应该摒弃急迫的功利之心,以一种科学态度,无为而为,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