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校史长廊
刷新南京体育史旧论:汇文书院1906年曾举办省级青少年运动会

日前,金陵中学校史办老师在搜索晚清报刊资料时,发现一则刊登在1906年《南洋官报》的旧闻,《丙午十月初八日汇文书院运动会纪事》,报道了发生在190611月汇文书院(今金陵中学)校园内的一场省级运动会盛事。这则报道将原体育界公认的南京最早的青少年运动会是发生在民国时期1929年的第一届“南京市青少年联合运动会”的旧论,提前到晚清时期,整整提前了23年。

现代体育运动是在清末首先通过西方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教会学校中来的。汇文书院是创办于1888年的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在注重智育的同时,还大力提倡体育;不但在课程设置中有专门的体育课,而且还创办了业余体育运动队和组织体育比赛。

《南洋官报》是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初一,由设立于南京的南洋官报局出版的一份官报,由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署主办。报道写道:“是日,开运动会,吾省垣中官立、民立、公立各学堂以数十计,学生以千人计,搴校旗而往者襁属于道,至则环场植立伍承弥缝,有如行阵。”这反映了开运动会当日,全省城范围中参赛的官立、民立、公立各学堂有几十个,参加运动会的学生上千人。可见,运动会属省级规模、参赛学校多,参赛运动员学生达千人以上。高举着校旗前往的人在道路上连续不断,到达运动场后环场植立运动队跟随在后,就好像行军打仗的阵列。可见声势盛大。


文中还称:“虽以前者制帅所设三江师范学堂,开纪念会行运动式,亦不如是之盛。”意即,虽然这之前两江总督所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在开纪念会时也开过运动会,但远不如这次运动会盛大。

报道将运动会秩序表全部列举了出来:(一)跳橙竞走; ()障碍竞走; ()合跳橙竞走;()合障碍竞走;()推球(十二磅);()三腿竞走;()抛球;()合三腿竞走;()高跳;()幼童竞走;(十一)杆跳;(十二)合幼童竞走;(十三)并腿竞走;(十四)远跳;(十五)踢球;(十六)八十码冲走;(十七)传递竞走;(十八)合八十码冲走;(十九)球战二十二人;(二十)来宾竞走;(二十一)算学竞走;(二十二)合来宾竞走领奖牌;(二十三)合算学竞走;(二十四)散会。

这次运动会比赛项目多达23项,由于不少运动项目刚从国外引进,所以翻译的项目名称还没有统一规范。但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运动会以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主。田径主要项目有各类跑步(竞走)、跨栏跑步、障碍跑步、并脚跑步,80码短跑、接力跑步、推铅球、抛球 、跳高、撑杆跳高、跳远。球类项目有:踢足球、排球等。比赛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有青少年组项目,也有儿童组项目。参赛者应该是包括大中小学校的青少年学生。

这则报道,在介绍本次运动会盛况之前,还有大段文字介绍了汇文书院发展简史,高度称赞了经福开森和师图尔两任院长十多年的经营,特别是庚子事变后,中国人对西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仇教教训的认识,使得汇文书院发展得更好,学生已近200人的规模。

报道还讲述了这次运动会组织规范有序,大会设置了发令官、运动会委办、司分台官、断事员、招待员等,不同工作人员穿戴着不同颜色的球衣和佩带。

遗憾的是,报道并未介绍运动会具体的参赛学堂、比赛经过及竞赛结果。

其实,汇文书院能在1906年作为东道主举办如此盛大的青少年运动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首先,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对传播西方近代体育起了重要的作用。教会学校最初虽不开设体育课,但非常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南京汇文书院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很严格的,学生一律实行住校制,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4时到6时及星期六下午,一律不准呆在教室或宿舍内,要到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其余时间集中学习或自习。汇文书院校规“学生十诫”的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必须参加所有的田径运动、校园娱乐或茶话会,不管能否参加,都应该认为受到邀请是一种荣耀,应感到高兴。”教会学校,也是田径、球类活动开展最早的地方。如圣·约翰书院,1890 年就举行过田径运动会;1901 年就有了自己的校足球队。北京文汇书院和通州协和书院较早开展起了棒球运动。首任院长福开森也很重视体育,他将足球、网球、棒球等项目介绍到南京汇文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教会学校体育运动在当时各类新式学校中有着示范性的引领作用。

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甲午战败、庚子事变的连续打击下,为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专制统治,19011月,清末新政正式开始。清政府要求各省督抚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又相继在1902年和1904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指导、规范各地新式学堂的开办。两份章程对新式学堂的课程设置均有“体操科”,体育课正式成为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必修课程,近代体育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近代学校体育也随之而得以普遍实施。这才是汇文书院能够召集数十个各类学堂汇聚南京召开运动会的重要原因。也是能引起两江总督衙署关注的重要原因。

190611月,南京汇文书院举办的“省垣各学堂运动会”,是近代南京兴办新式教育后的第一次全省运动会,因其规模空前而成为近代南京体育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对当时江苏省及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则《江宁汇文书院运动会纪事》文献的发现,还有其史学研究的意义。它由两江总督衙署主办的官报报道出来,反映了清末新政地方政府对各类新式学校及体育运动的重视。同时,将体育史上认定的近代南京地区最早的青少年运动会是19295月在南京公园路 “公共体育场”召开的“南京市中小学联合运动会”的结论,刷新提前到清末时期,向前推进了23年。

据相关史料表明,在这次运动会后,晚清的南京还举办过两次大规模运动会,分别是1907年南京市举办的“江南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以及19101018-22日,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办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后者在辛亥革命后,被民国政府追认为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校史办)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