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团委工作
“医结金南”十六讲:漫谈针灸

3月2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张朝晖主任为金中“医结金南”社团的同学们带来了以“漫谈针灸”为题的科学讲座。

张主任从针灸起源、针灸学的建立与发展、针灸-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针灸疗法的临床运用及拓展等方面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针灸。

他以互动开启了讲座,引导同学们发现身边点点滴滴的中医元素,同学们踊跃发言。在一位女同学讲述了自己的针灸治疗经历后,张老师顺势向大家展示了针灸用的各种不锈钢针,让同学们对针灸有了初步的印象。

张主任介绍,新石器时代我国山东地区出现的砭石,到后来出现的骨针、竹针、青铜针具,都是“针灸”起源中的“针”。而端午挂的艾草和不断发展的艾灸技术,就是“针灸”的“灸”。从石板画上扁鹊针灸治病之图,到《足臂十一脉灸经》这迄今最古的经脉学著作,从汉朝《皇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到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专著,从唐朝官办的针灸教学机构,到宋朝王惟一教学用的针灸铜人……我国的针灸技术曾一度繁荣,直到明清之后才日益衰落。

针灸与大量解剖学知识不谋而合,被世界广泛接受。20世纪60年代,韩济生院士首先以现代医学揭示了针刺镇痛机理,为针灸技术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助推了针灸的发展。影像医学科学地揭示了针灸对中枢系统调节的秘密;超声医学的定位技术使针灸疗法更精准、更安全;高分子材料降低了穴位埋线疗法的后续感染风险;激光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完善丰富了耳穴疗法……与高质量针灸相关的现代研究越来越多,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随着针灸疗法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完善,其临床运用的拓展也越来越广泛。张主任讲述了一段针灸治疗的经历:一位脑垂体瘤患者在开颅手术后神经受损,连眼睛都睁不开了。经过从2016年8月到2017年5月大半年时间的针灸治疗,患者终于能睁开双眼、独自行走。到了2020年12月,这位患者已经可以与他人一样,参加紫金山登山活动。

西医与针灸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患者治愈率、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降低了医疗费用,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学生感受

在医结金南社团的课程中,绝大多数都与现代医学有关,与中医有关的并不多,《漫谈针灸》这节中医课仿佛是玫瑰花海中的一株郁金香,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提到针灸,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2016年的大年初二,我却因为肠胃的不良反应躺在沙发上呻吟。是我的爷爷用艾灸让我在大半日内基本康复。至此,中医药在我眼里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几段文字,而是历代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无穷且神秘的力量。

当我抬头认真听讲时,我才意识到我对它的认识仍十分肤浅。针灸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历经沧桑,惠及各国人民,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在我国拥有这样灿烂的文化成果而骄傲时,我又感到一丝担忧——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出自我国的实验室,而是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似乎在新时代针灸的发展上,西方国家在不断占有主导权。这也让人忧心,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只剩“发源地”的头衔。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中医药学,蕴含中国人的性格:脚踏实地,勤劳肯干,又与世无争。中医学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也必将随着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我期待着有一天,一股中医学的新热潮在我国兴起。而那一天的到来,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高一(14)班学生 张淦岑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