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版牛津英语的“五多”与“三少”
——— 困惑与担忧引发的思考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 彭昆湘
江苏全省及他省部分地区高中自2005年秋季使用译林版牛津英语,至今已有一年半。从模块一(Book 1) 已教学完模块六(Book 6)。第一线的教师们满怀责任感,认真探索研究这套全新教材的科学施教策略、方法,以期获得理想的成效,各市、县、区、校层层开展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观摩,做到课件交流共享, 经验相互学习,教训共同汲取。 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教学评价测试 ,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之使用牛津教材以前要近乎多了一倍。辛勤的努力本应带来成功的喜悦,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教研活动交流之际,许多教师言语之中流露困惑与担忧。困惑不知如何方能有效教好这套课本,担忧学这套课本,囫囵吞枣,消化不良,难有实效。为什么教师们会产生这些困惑与担忧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认为教材存在的“五多”与“三少”问题是导致教学不顺畅,效果不理想,引发教师困惑与担忧的主要原因。
“五多”为:教材内容多,生词多,冷词多,任务多,说明、应用文多;
“三少”为:教材美文少,记叙文少,复现少。
一. 内容多
必修教材1-5册,每册设三个单元, 含七个版块:Welcome,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 Self-assessment; 选修教材6--11册, 每册设四个单元, 含同样七个版块。 实践证明1--11册每单元至少需15课时方能保证卓有成效地完成七个版块教学任务,而高中英语周课时所能给予1--5册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只有12课时,给予6--11册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只有9课时,课时的不足迫使一线老师们要么对教材内容匆匆走过,教学囫囵吞枣,要么删减教材部分内容, 以求赶完进度。无论是前一种做法还是后一种做法都让教师们心存不安,都怀疑自己的教学成效。产生这样的问题应当使我们意识到单纯追求“大容量”是片面不切实际的作法。我们不能忘记“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这些不可违背的朴实学习规律。课本量以适度为佳,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满载为好,而是给师生留有余地为理想境界。
二. 生词多
1. 单元生词量过大
牛津1--5册词汇表所列每单元生词100以上,(第6册第3单元达143词),加上未列入词汇表而出现于课本指示语、讲解文字和Word Power版块中的生词,每单元平均生词量还要增加30左右。学生日平均要学习掌握10个生词(或短语),根据人的记忆规律,这是做不到的。一线教师检测学生单词掌握情况时,相当多的学生默写不出所学的单词。
2. 生词过于集中
课文中有时一段话,一个句子连续出现生词,给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许多困难。例如:Book 3(p.22)
Many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type of English. In 1066, the Normans conquered England and took control of the country. However, the Norman Conquest did not have the same result that Germanic invasion had had about 600 years earlier. (注:划线部分为生词、短语)
这是该单元精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总共44词,三个句子,却含12个生词(短语)。学生要会读,明意且掌握其中一些短语的用法谈何容易!在重重生词障碍面前,他们怎能感受领略学习的愉悦,产生学习的兴趣?
以高中生毕业时掌握3500个单词计算,除去初中阶段已掌握的约1500词,高中应新增2000词。这个目标词汇量分解到高一上至高三上,每单元约为60词。因此笔者认为教材编写人员对每单元生词量的合理呈现欠缺考虑,每单元份外无端强加约50个生词,有这个必要吗?
三. 冷词多
课本各单元中均有许多不常用的冷词,课程标准之外的词。
例如:Book 3 Unit 2 有31个冷词, Book 6 Unit 3 有35个冷词。这些冷词的出现既给阅读、教学、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也牵制了学生的精力,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削减了有限时间内学习常用词的效率。作为教材的编者理应懂得收编文章中冷词不可多这一常识规则。这种冷词过多的现象在人教社新编教材中基本就不存在。两相比较,就显得牛津教材选文过于草率。
四. 任务多
牛津英语课本任务型教学内容每单元有八页量,包含Task和Project 两大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用英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的与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活动,以结对、小组或全班的形式,亲历语言实践,实现任务目标,制成一件产品,即“用英语做事”。这种任务型学习非指语言知识类的实际训练,而是强任务型的高层次实际交际能力训练。
任务含三个步骤(Steps)。步骤1通常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将听到或读到的材料转化成表格、提纲或备忘录等;步骤2通常设置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语言环境,并向学生提供语言材料、活动要点等,然后让学生相互对话、小组讨论来完成交际任务;步骤3通常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去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完成一项书面任务,如出通知、海报、写电子邮件、书信、广告、故事、人物介绍、参考资料等。Project则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采用调查访谈、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用英语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呈现创造性学习成果。
在进行这一任务型的教学尝试中,凸显出三个问题:1。耗时:依据8页内容步骤,完成任务至少要投入三个课时。(这还不包括课外收集、采访、上网等工作所需的时间)。2。费力: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对话、小组讨论时,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热情积极性,少数人投入,多数人旁观,打不开局面。3。遇阻:学生因词汇量太少、英语表达水平过低,无法用英语交际、做事,多数人开不了口,有人干脆用汉语来做事。
上述三个问题导致课本设计的任务无法完成,最终师生们对这种任务很少或不再问津。
以大量的篇幅设计出学生们无法承受的任务,这是该套教材设计的重大失误。形同虚设的超出学生实际能力的任务应当改为学生力所能及胜任愉快的任务,这样教材才能受到师生的欢迎。
五. 说明、应用文多
学生主要学习的文章是Reading和Project. 下面将Book1—Book8各单元这两个部分的文体列表归纳:
模块单元 文体 | Reading | Project |
说明文 29篇 | B.3U.2;B.4U.1,U.2;B.6U.I,U.4; B.7U.1,U.2,U.4;B.8U.1,U.2 | B.1U.1,U3;B.2U.2;B.3.U1,U.2,U.3; B.4U.1,U.2,U3;B.5U.1,U.2,U3;B.5U.I,U.2; B.6U.3;B.7U.2,U.3,U4;B.8U.1,U.2,U.3,U.4 |
应用文 12篇 | B.1U.2;B.2U.2;B.3U.3;B.4U.3; B.5U.1,U.3;B.6U.2,U.3;B.8U.3,U.4 | B.1U.2;B.6U.4 |
记叙文 10篇 | B.1U.1,U.2;B.2U.I,U.3;B.3U.1;B.5U.3 | B.2U.1,U.3;B.6U.I,U.2 |
论说文 4篇 | B.5U.2;B.7U.3 | B.5U.3;B.7U.1 |
从此表可以看出说明文和应用文是课文主体,分别占53%和22%,总共占全部课文的75%左右。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成因、发生、发展等内容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及语言的准确性。牛津英语中的说明文主要有三类:事物说明文、程序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如:科技读物、游览手册、商品介绍、知识信息、情况说明、规则要求,项目计划等。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中所使用的通俗文体,不同应用文各有其格式特点,其内容以说明事物情况为主,将要说明的事物性质、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等说清。牛津英语课本中的应用文主要是书信、日记、广告、致词、电子邮件等。
这两类文章都属于格式化文体,句子语言相对拘谨、刻板,字里行间生词很多,文章之中少见修辞文彩,可读性差,难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学生们因学这类文章过多而“败了胃口”,导致教学困难多,热情低,效果差。以前外语教学中的背诵在这类文章面前已显得没有必要,教师们退而求其次——让学生朗读、但许多学生因文章拗口,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六. 美文少
文情并茂的散文、叙议结合的夹叙夹议文,经典小说、剧本、电影片段,生动描绘、联想丰富的游记,扣人心弦的探险报告,激励斗志的英雄、名人介绍,文词隽永、妙语连珠的演说,论述有方、逻辑严密的雄辩等都是中国高中生爱读的文章。他们的年龄,阅历使其具备了对这些美文的欣赏品味能力。然而在学习牛津英语课本时,他们很少能读到这样的文章,他们很少在学习异域文化中获得美的享受。新课程标准提倡情感、策略教学,而牛津英语课本中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升华思想境界的文章为数极少。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东西方文化有着差异,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体会认识这种差异,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东西方文化有着共同,都追求心灵的美、语言的美、文化的美、情操的美,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领略,感受,获取这些美的东西。学生也只有通过兼收并蓄东西方文化的美而在英语文化上有教高的造诣。
七. 记叙文少
牛津英语8册课本55篇文章中仅有10篇记叙文,占18%。这个比例显然太少。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写好记叙文是学好、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记叙文时态最多,而时态又是英语中的一个难点。多读时态交替变化的记叙文对学生灵活掌握时态的正确运用助益甚多。记叙文又是一种手法多样的文体。有详写,有略写;有外表,有内心;有动作,有静态;有喜怒哀乐;有情爱仇恨;有离愁别怨;有得意失落,…可谓无所不有。读好的记叙文如同经历真实生活,读者与文章融为一体,心灵时而荡起涟漪,时而波澜涌动。15--18岁的高中生对五彩的人生有着一颗探秘好奇的心。多让他们阅读英文记叙文既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也可以调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比起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更适合他们的英文功底和嗜好胃口。我们不应以太多成人化的读物强加给未成年学生,导致他们心灵少年老成。
八. 复现少
是否具备科学的生词复现率也是评价教材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好的教材生词复现率相对较高。牛津英语课本每单元生词呈现率很高,但生词的复现率并不高。例如:
第一、二、三册中出现的以下课程标准范围生词,在随后的几册课本中难得见上一面,多数再也不曾会面:
Donate, approve, unloving, work out (锻炼), in the long term, as a matter of fact, step up, sighting (目击),multi-coloured, rule out, convincing, giraffe, cable car, claim, harmony, coincidence, pay off (成功),iceberg, orbit, candidate, survival, live (vt.实践,身体力行),deserted, rough, watch out for, be frozen with, sniff, misuse ,ignore, destination, muscle, temporarily, whisper, create, replace, pronunciation, process, pure, ban( vt.禁止;取缔),access, represent, simplify, complex, reflect, indicate, civilization, volcano, erupt, commercial, document, enormous, drive (vt.迫使), republic, empire, influence, emperor, overthrow
至于那些课程标准外的生词多数昙花一现。
一方面各单元生词铺天盖地而来,令人应接不暇,另一方面一些生词又是匆匆过客,让你挽留不住,结果学完一个单元真正扎根于学生脑海中的词为数甚少,即便有些词靠一时强记装进脑中,但遗忘不久又会让他们从记忆中消失。当新单元生词再度涌来时,学生只能忙于招架新任务,毫无时间去做克服遗忘的工作。如此循环的结果,导致词汇的识记、学习和掌握问题缺漏成堆,效果极差。
结束语
一套好的教材不可一蹴而就而须千锤百炼,不断完善。笔者和同仁们在执教译林版牛津英语课本中总感到有这样和那样的不顺,总感到教学艰难,效果每每难尽人意,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深感有必要作些探究。以上归纳的“五多”和“三少”便是这方面的一些拙见。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不是二语,如何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编写得体适用,深受师生欢迎的教材是教材编写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教材是“量体裁衣”的产品,着衣者必不会抱怨这里多了,那里少了,自然会称赞裁缝手艺高明。
写稿:江苏南京金陵中学彭昆湘 邮编 210005
(办)(025)84786282 (宅)(025)863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