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 活动集锦
书面发言 盛福林

我因在址年前1994年经历了喉部手术,说话发言有一定困难,只能借书面发个言,并感谢老同学对我病时的关心和鼓励,感谢老同学张平一、夏京生特地到家里代表班上同学来探望和安慰,使我深受鼓舞和充满信心战胜疾病,经过十年来的恢复和锻炼已能够作简单交流,深感能坚持到今天参加五十年老同学的聚会,感到幸运和高兴。
今天回到母校,见到分别数十年的老同学,见到熟悉的金陵中学老房子,仿佛又回到当年中学时代,在课堂的笑闹声,口字楼的嘈杂声以及课间休息时食堂供应的叫卖声,声声新切入耳。尽管氏都是年近七旬左右的老人,但是回到母校,就像远行的孩子又回到母亲身旁那样感受到的温暖和快乐一样,令人感动和难忘,对于学生时期的回忆,我个人感觉是在小学是好动顽皮时期,留下的只是零乱纯真的打闹,进入大学就像掉进社会大染缸,同学间一下变成很成熟和充满社会习气。唯独中学时间,是非常单纯和向上的时代,同学间的纯洁友谊,同窗共读时的互敬互助,都留下不少美好回忆。
能将这种友谊和回忆保持了五十年——(半个世纪)这就是一生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的母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我们家里不少亲戚长辈都曾在金陵中学求学过,目前仍健在的九十高龄老岳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金中学生,他们都赞赏金中的学习生活,对一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里点滴回忆三位师长的教诲令人终身难忘,一位是班主任向培豪老师,也是我们数学老师,他不仅教学严谨,深入浅出,循循诱导,而且,还关心学生活,增进师生感情,我的高考志愿就是在他老人家关心商量指导下填写寄的,因此,作了极致南京工这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使我在南工大院生活了整整五十年,事隔三十年在一次和老同学去向老师家探望时,在他床边还提及这些往事充满感激,向老师虽已高龄但还是记忆犹新。另一位难忘的老师就是教语文的李廷先老师,我在高中的语文基础也是在他帮助和教导下打好的,他曾多次讲过中文是基础,对一个人的思维,表达和语言组织有密切关系,学好语文再学其他自然科学就方便多了,这些名言到今仍充满现实意义和生命力。实践证明,在日后数十年无论在书写、组织和和表达理解方面,深深感悟到先生们论述的其中哲理,特别难忘的是在一次班级书写竞赛,廷先老师发了一个简朴的奖品,竟然是宋家琪老师书写的一条幅毛主席诗词,在当时这件墨宝是非常珍贵的纪念品,廷先老师既是严师,对同学又是平将近近人,把师生关系当成新切的朋友关系看待,他酷爱京剧,爱唱青衣和旦角,课余和假日也曾在他们住的钟楼三楼宿舍里,由我操琴先生清唱“醉酒”和“起解”片段,此情此景的师生情谊是多么的新切和温馨,再有,我们敬爱的校长李震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在大礼堂多次聆听他们作的生动的报告,在篮球场上我们师生又是打得热火朝天,后来他调到市里任职,居住在鸡鸣寺花园附近,有时见到校长还常提及在中学时的生活,在恢复高考后,他率队支江苏师范学院招生(今苏中大学)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连夜用小车送往鼓楼医院抢救,经历了种种磨难,健康受到损伤,但恢复还较好,直到离休后精神状态饱满和乐观。在八十年代末期,也就是在他离开市体委主任岗位,离体以后,又因心绞痛复发,离开人世,我得知消息后特地赶到石子岗殡仪馆,给老校长送最后一程,我和校长老伴及他的儿子说“我是李校长学生是代表金陵中学54届毕业班的同学赶来为老校长送行,校长的教诲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除此而外还有调到解放军二外的季良骥老师,调到南工速中的叶家桂老师以及唐绍密,汤文耀等等金中优秀的老师为培养我们都付出不少心血和精力,我们都深深铭记在心中。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恩师们五十年前的谆谆教导,我们都终身爱用,恩师们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将作为宝贵财富教育我们的后代,并作为金中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母校金陵中学百年名校永葆青春活力之所在,在重温和回忆这些当年的情景时,只有四个字来表达对母校感激之情,那就是“师恩如山”。
今天的历史聚会,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不能赶来,我们都很理解,会后南京同学定会将活动制成光盘寄给他们,但是有少数同学却难相会了,在1988年秋天一位载大盖帽,穿着威严的制服到南工来找我,我也感到纳闷,直到近看才惊喜的发现他就是班上团支书检察官刘传忠同学,他因公到南京办事路过南工门口,特地赶来会会老同学,我们畅谈了在金中口字楼同吃同住的学生活,谈了班上同学的去向和近况,他也讲了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的学习和毕业后分到徐州工作状况及家庭情况,虽然从金中分别相隔三十余年,刘传忠仍然是口乡音未改的徐州口音,一身制服还是显露出当年的精捍硬郎和充满朝气,此次相会未料竞成永别,除此尚有几位英年早逝的好同学,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将他们年轻时的形象和同窗的友谊深深埋藏在永恒的记忆之中。
年年岁岁钟楼在,风风年年人不同,今天我们在重遇五十年前的学生生活时,也不能不看到金陵中学母校这五十年来经历几代人为之共同奋斗建设的成果,在百年校庆时,我们就预感到母校将要面临快速新的发展和腾飞的机遇,如今在河西已建了分校,不久的将来还将从面向全省到面向全国招生,并进入全国一流的名校行列成为世界名校,教育在发展,金中在前进,对母校我们由衷地表示良好的祝愿,并将永远地为金中母校而自豪。
最后感谢聚会筹备组同学,特别是夏京生、王亚卿同学,一年多来的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给我们圆了这个团聚的梦,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感谢母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这些老年学子返校提供支持和方便,也感谢热心的老同学大力赞助此次活动。但是我个人希望筹备组阶段工作只是告一结束,但不能解散。希望能在下一次六十年团聚或七十团聚能继续在需要时能为大家再连任两届,站好最后一班岗。
两天的相聚是短暂的,见也难,别也难,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是温馨的永久的,明天我又将要到国际展览中心筹备组报到,接待全国各地高校代表参加为期五天的国内和国际的高校教育装备展示会,不能陪同老同学游览市内景点,深表歉意,在此只能赠送四句话十六字与在座老年同学共勉。
“善待自己,珍惜老伴,关爱家庭,享爱晚年”
以上几点感受和同学交流,作为个人发言,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五四届乙班盛福林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