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王海富、赵永承、戴建良 通讯稿撰写:戴建良
2017年9月26日上午,高二化学备课组(小高考)的老师们聚集在汇贤楼二楼接待室,开展了本学期第5次集体备课活动。
首先王海富老师主讲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对陶瓷、水泥、玻璃、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继续了详细的分析。接着赵永承对“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传统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纤维、橡胶。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也应引起重视。接着戴建良老师对Na及其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首先对Na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上述转化关系图,系统梳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接着对教材重要实验的梳理例如实验1:钠的燃烧p47—48;实验2:钠和水的反应;p49—50实验3: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p55;实验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p56实验5:碱金属元素的性质:p6—7(必修2),最后提出了复习的思考题: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请写出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戴建良、陈益、徐守兵、王海富、陈文婷、赵永承、朱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备课活动。
附1:本次活动的照片
附2:活动内容
专题三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第二单元 功能各异无机非金属材料
王海富
一、2017考试说明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一)生活中的硅酸盐材料
生活中最常见的硅酸盐材料为 、 、 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1.从黏土到陶瓷
陶器、瓷器是用 制造的。黏土的主要成分是 。黏土去除杂质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再经过高温烧制就得到了陶瓷成品。
2.形形色色的玻璃
(1)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常见的暗绿色、浅棕色的普通玻璃分别含有 、 等杂质。
普通玻璃是以 为原料,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熔炉中共熔制成的。在高温下,玻璃原料在熔炉里熔融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反应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生产过程中要不断搅拌玻璃料,以排出 ,防止制成的玻璃表面出现少量的气泡。
玻璃属于玻璃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可将玻璃吹制或轧成一定形状的制品。
(2)特种玻璃如光学玻璃、石英玻璃,成分与普通玻璃不完全相同。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为 。
在玻璃原料中加入不同的氧化物,可以使玻璃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加 呈蓝色,加氟化钙呈 色,加二氧化锰呈 色。
在玻璃中加入适量的 和 的微小晶粒,经过热处理可以得到变色玻璃。当强光照射到变色玻璃上时,玻璃呈暗棕色能挡住大部分光线,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对普通玻璃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玻璃性能。
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急剧冷却,就可以得到 玻璃,不易破碎,即使破碎也不会形成有棱角的碎片。
氢氟酸对玻璃具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3.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是以 、 为原料,在水泥回转窑中高温煅烧后粉碎研磨而成。水泥与适量水混合后调和成浆,过一段时间就会凝固硬化,表现了水泥的性质 。
在建筑工程中,水泥和沙、碎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以钢筋作结构,硬化后形成结构坚硬的
。
(二)光导纤维和新型陶瓷材料
1.光导纤维的主要组成为 ,由光导纤维组成的光缆可以代替通讯电缆,用于光纤通讯,传送高强度的激光。
2、新型陶瓷分为两类: 和 。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的陶瓷属于 陶瓷,如纳米陶瓷。具有电、光、磁、化学和生物特性,且有相互转换功能的陶瓷属于 ,如生物陶瓷等。
三、2009-2017小高考真题研究
1、(2014年)青奥会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青奥会建筑设施使用了大量的节能材料,体现了“绿色青奥”的理念。
(1)用于青奥村工程的隔热保温材料聚氨酯属于 (填字母)。
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2)青奥中心外墙的复合保温材料采用铝合金锁边。有关铝合金的性质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强度小 b.耐腐蚀 c.密度大
(3)青奥会议中心双塔采用了玻璃幕墙设计。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 (填字母)。
a.金刚石 b.石英 c.水玻璃
2、(2015年)中国的高铁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1)高铁座椅内填充有聚氨酯软质泡沫。聚氨酯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2)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使用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填字母)。
a.铜 b.石墨 c.二氧化硅
(3)高铁轨道建设需用大量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为黏土和 (填字母)。
a.石灰石 b.粗盐 c.纯碱
专题3 第三单元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赵永承
一、本单元知识要点
1.塑料 2.纤维 3.橡胶 4.功能高分子材料 5.复合材料
二、2017考试说明要求:
测试内容 | 测试要求 | ||
知道生活中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重要性能 | A |
| Ⅰ |
认识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 B |
| Ⅱ |
三、2009~2017学业水平测试真题研究
㈠真题重现
1. (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4题)
⑴2015年11月首架C919打飞机总装下线,标志着我
国跻身飞机研制先进国家行列。
②飞机轮胎属于橡胶制品。下列材料可用来合成橡胶的是
▲ (填字母)。
a.石英砂 b.石灰石 c.异戊二烯
③机体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率达12%。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填字母)。
a.钛合金 b.玻璃钢 c.普通陶瓷
答案:②c ③b
2. (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4题)
⑴中国的高铁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①高铁座椅内填充有聚氨酯软质泡沫。聚氨酯属于 ▲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①c
3. (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4题)
(1)青奥会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青奥会建筑设施使用了大量的节能材料,体现了“绿色青奥”的理念。
①用于青奥村工程的隔热保温材料聚氨酯属于 (填字母)。
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答案:①a
4. (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4题)
⑴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塑料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字母)。
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答案:①a
5. (200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4题)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④行:橡胶是制造轮胎的重要原料,天然橡胶通过_____▲____措施可增大强度和弹性。
答案:⑶④硫化
㈡试题分析
⑴近九年大部分的年份都会考到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未考到的年份也会考到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⑵难度要求:不高。仅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出相关材料的类别属性。
四、重点知识梳理(学生练习)
一、填空
1.有机高分子材料按性能和用途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合成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是____型高分子,它们制成的塑料为热_____性塑料;酚醛树脂是____型高分子,它们制成的塑料为热_____性塑料。
4.根据来源将纤维可将分为______________纤维和_____________纤维。
5.橡胶可分为______________橡胶和_____________橡胶。
6.对天然橡胶进行_____----___化处理,可使其从线型分子转变为体型分子。
7.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等都属于_______高分子材料。
8.钢筋混凝土、石棉瓦、玻璃钢等都是____________材料。
二、选择题
9.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10.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 B.陶瓷 C.玻璃 D.水泥
1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蚕丝 B.塑料 C.化学纤维 D.合成橡胶
12.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纤维素 B.聚乙烯 C.肥皂 D.淀粉
13.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
A.橡胶 B.蛋白质 C.腈纶 D.纤维素
14.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宇宙飞船外壳 (酚醛树脂) | 光导纤维 (二氧化硅) | 宇航服 (聚酯纤维) | 尿不湿 (聚丙烯酸钠) |
15.下列关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涤纶、锦纶、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
B.塑料、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C.酚醛树脂是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尿不湿”中的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答案:
一、1塑料、纤维、橡胶、功能高分子材料 2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线、塑、体、固 4天然、化学 5天然、合成 6硫 7功能 8复合
二、9A 10 A 11A 12 B 13C 14B 15D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建议
戴建良
一、2017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的要求
1、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用途(B)
2、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B)
3、了解氧化钠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的反应(B)
4、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B)
5、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D)
6、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B)
学生实验测试内容
1.探究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教学建议
1.Na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
![]() |
引导学生通过上述转化关系图,系统梳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教材重要实验的梳理
实验1:钠的燃烧p47—48 实验2:钠和水的反应 p49—50
实验3: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p55 实验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p56
实验5:碱金属元素的性质:p6—7(必修2)
三、复习时的思考题
1、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
此问可与上述“实验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p56”结合进行。
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请写出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1.A、B、C、D、E分别是五种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甲、乙、丙是非金属的单质或氧化物,且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如下图所示:
![]()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乙_________。
(2)请写出化合物C、D间相互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7江苏小高考卷)(10分)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息:NaHCO3,在潮湿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为了验证这一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一个质量为a g 的蒸发皿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 g 。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 g 。残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是 (填化学式) 。
(2)另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 (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3)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针筒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mL(滴入稀硫酸的体积及针筒活塞与内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该科研小组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且没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列出如下算式:,它们依据的原理是 。根据相似原理,请完成下列算式:2x+y= 。
由上述两算式,该科研小组通过计算,得出了样品中Na2CO3、NaHCO3的质量分数。
28.(10分)
(1)Na2CO3
(2)(+
)×22400
(3)原子守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