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9月11日星期二
地点:政治教研组
出席人员:田国生、赵巧林、徐其锐、陈飞斐、吕兵、林兵、董梅
主备人:陈飞斐
备课主题:《生活与哲学》校本教辅第一课、第二课作业常见错误评析
具体事项:
1、《生活与哲学》校本教辅第一课作业常见错误评析
(1)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改为“二者构成科学的哲学”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哲学是对时代客观要求的正确反映
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改为综合性学问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对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这几句话都涉及的知识点是“哲学并不总是科学的”。
(2)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世界观也有正确与错误区分,所以不能说积极作用,有可能是消极作用。
(3)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起指导作用,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4)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迷信思想和行为是不现实的,不是脱离现实的,迷信思想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5)“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哲学是对自然、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哲学知识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简单的总和和相加。
(7)“数学哲学丰富了哲学研究的内容”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也将开创哲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三句话强调的都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
对应知识点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8)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并不提供具体方法。
(10)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理想信念都是第二性的,第二性的范畴在重要都是影响作用,
只有第一性的范畴才可以起到决定作用,不如物质,比如客观,比如规律。
(11)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需要学习。
2、《生活与哲学》校本教辅第二课作业常见错误评析
本课错误比较集中的两个点
(1)“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不是唯心主义观点,而是唯物主义观点。
人生病了就有危机感和恐惧感,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
其实鬼并不存在,只存在于某些人的内心,
是因为害怕才会恐惧于鬼的存在,而不是说真的有鬼。
忧惧和鬼的意识的产生是由疾病的客观存在决定的。所以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心之官则思”不是唯心主义观点,而是唯物主义观点。
心这种器官是用来思考的,这个理解虽然不对,
人脑才是思考的器官,但能看到思考是需要特定载体的,所以是唯物主义观点。
(3)另外,凡是涉及古文的,学生就理解不好。比如14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中,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正确的,学生人物关系没看清楚,理解错误了。
(4)“红色因喜庆被人喜爱”实际上是强调一种神秘力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5)客观唯心主义有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黑格尔(绝对精神)、柏拉图(理念)、朱熹(理)
东西方有两个典型的名词:命和上帝。
(6)答题要看角度,比如“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认识论角度,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角度。
(7)“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意思就是世界可知,可以认识,
在两道选择题中都反映出来这个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
“随着认识的不断完善,实践不断深化。”
这个观点是错的,学生没学过,受到了干扰,其实还是考察同一性的知识点。
(8)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这个观点上课没有时间提,但是却是很重要的现实问题,
需要学生领会,重视哲学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