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教研  | 政治教研
2018—2019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备课组第六周集体备课

时间2018109星期二

地点:政治教研组

出席人员:田国生、赵巧林、徐其锐、陈飞斐、林兵、吕兵、董梅

主备人:田国生

备课主题 《生活与哲学》校本教辅第六课、第七课作业常见错误评析

 

具体事项

 

1、《生活与哲学》校本教辅第六课作业常见错误评析

1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打樵人”获得的认识是直接经验,“问打樵人”获得的是间接经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知”和“见”都是检验的意思,“路遥”可以知,日久可以“见”。

2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讲述的是马和牛各有优势。

3)“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深入群众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实践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4)“重在落实、贵在行动、少说多做”、“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只有希望而没有实践,只能在梦里收获。

这些都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实践才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5)源于民众心理:源于后必须是第一性的,民众心理属于第二性的。

6)突破条件:把“突破”改成“利用”。

7)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应该把“真理”改成“认识”。

8)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把“科学实验”改成“生产实践”。 

9)事物本质随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显现:不太科学,应该把“认识”改成“实践”。

10)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注意“总是”的意思表述太绝对了。

11)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把“反复性”改成“无限性”

12)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认识只会和真理越走越远。

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个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

13)“人的认识在循环运动中上升前进”、“认识具有上升性,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

不是循环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14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由此及彼的桥梁:

     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照搬过去,或者超越历史,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所以,真理和谬误之间存在由此及彼的桥梁。

1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说明真理属于物质范畴,是第一性的。

      这个观点不对,真理是正确认识,认识是第二性的,不是第一性的。

 

 

2、《生活与哲学》校本教辅第七课作业常见错误评析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与周围的事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2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根据后面必须跟第一性的,需要是第二性的,应该改成根据固有联系。

3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甚至”这个词表明这个决定作用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起决定作用。

4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选择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没有主观选择性这个特征,不要和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相混淆。

5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前提之前必须是第一性的,创新意识是第二性的。

6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一种体现,科学研究表明揭示的是本质联系。

7任何事物都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但并非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

8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要和时代同步发展,而题目显现的是联系的哲理。

9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变化发展的

    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应该把“认识”改成“真理”。

10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11)人们能够创造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创造”改成“建立”。

12)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联系

      改变的不是“客观联系”,改变的是事物的状态。

13)只要加强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只要符合规律,就能事物发展。

1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整体功能并不一定大于部分,要看它们以怎样的形式形成整体。当部分以有序的形式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的形式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15)违背了事物规律的客观性

      妈妈因为自己打麻将时儿子在旁边看书而加以责怪。在书和输之间主观臆造了并不存在的联系,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并不存在的规律。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但如果连联系都不是,更不可能是规律。

1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

      作为考点,两个总特征不做要求,但作为对辩证法的科学理解,还需要对学生做要求。 

17“水集鱼聚,术茂鸟集”与“上律天时,下袭水土”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水多了鱼就会聚在这里,树长得又高又大上面的鸟就会落的多。

上要和天道,下要和地道,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