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中学高三(14)班男生宋肇屹,去年12月底收到一份复旦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协议书,今年3月,他又收到一份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预录取通知书。一人收到两份,前一份录的是哲学专业,后一份变成法学专业,是不是搞错了?事实上,没有搞错,前一份是他凭一篇论文获得的,后一份是他以理科尖子生身份参加复旦“千分考”获得的。
理科生写哲学论文,被复旦相中
去年10月,宋肇屹在学校偶然看到复旦大学第九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征文比赛海报。“当时正好手头有写了一半的读书笔记,我决定试试看。”在一周时间里,他利用临睡前的一两个小时看参考书,又用两天写文章。他的论文《阳光也许并不刺眼——论加缪〈局外人〉中的逻辑自洽与反抗哲学》分析了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内在逻辑联系,研究其作品内涵与哲学反抗精神。
“12月底接到通知,到上海面试。”宋肇屹当时想,正好去复旦感受一下。此前,他已经作为理科尖子生被金陵中学推荐,将参加2013年的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千分考”。
15分钟的面试,面对8位考官,宋肇屹顺利通过。哲学系给了宋肇屹自主招生的资格。宋肇屹说,据他了解,全国有一千七八百人参赛,最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有42人。“只要达本一线就能录取了,当时寄给我协议书,但我没签,决定放弃了。”如今,这份协议书放在家里做纪念。
“千分考”轻松过关,面试连闯五关
宋肇屹决定,迎战复旦“千分考”,以后念法学专业,再到哲学系去旁听。
“千分考”的神题很多,测试内容涵盖了高中语文、数学、生物、计算机等10个科目,共200道题。今年2月的笔试,他轻松通过。“因为我是个‘杂家’,英语是我成绩最好的学科,数学得过省二等奖,当然,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各类书。”
今年3月,宋肇屹再次来到复旦大学面试。“五个考官,在五个房间,我一个一个面试。”每位考官都问:“为什么放弃‘博雅杯’?”宋肇屹一共解释了五遍:写文章是爱好,法学才是第一理想。宋肇屹告诉考官,自己非常希望能深入社会,有思辨色彩的工作是符合自己的特点的。最终,他获得了法学专业的预录取,高考达到本一线,就能被录取。
带领理科宅男们动起来
只有17岁的宋肇屹,是班主任邢标的得力助手。“他是我们班的体委,年年带我们班运动会拿第一。”邢标说,宋肇屹的表达能力很强,人缘好。理科宅男们在他的引导下,也都动了起来。“别的班有体育特长生,我们班一个没有,但每一年运动会团体分,我们班都第一。”宋肇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