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5日,袁欣晨老师带领我校模拟联合国社团四名学生代表赴北京参加2018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Peking University 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KUNMUN)。
本届会议围绕十九大议题展开。我校代表参与了“对联合国恐怖主义制裁制度的改革”、“1974塞浦路斯局势”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冲突地区人道主义援助”三个议题的磋商。其中,参加历史安全理事会的两位代表,高一(5)班夏云蔚和高一(11)班陈宝龙同学获得最佳立场文件奖。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展现出优秀的沟通与思辨能力。他们不仅在学术素养和语言表达上取得了进步,更在反复磋商中拓宽了眼界、开拓了思维,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北大模联是由北京大学官方主办,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承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支持的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模拟联合国盛事。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我校已连续多年派代表参加此项大会。
以下是与会代表们的参会感想:
“This draft resolution failed.” 伴随着主席的声音,我们瞬间瘫了下来。这不仅意味着决议草案没有过,也意味着短短三天的会期,结束了。随即场内响起了掌声。我脑里不禁回想起这几天的每一幅画面,心中感慨万千。
从踏出校园的那一刻,奇妙的旅程便开始。我仍然记得第一天晚上,当我们放下行李,走出宾馆,去别的宾馆寻找代表时,漫步在午夜的北京的那种感觉。风很凉很干,北京的路上很宽,灯也很亮。路过微软的总部,路过爱奇艺的大楼,一切都那么神奇。我也还记得第二天早上,走过北大的校园,看见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和花下热切磋商着的代表。
但是我最记得的,还是会场上的发言,与通宵的晚上。作为人数最多的场之一,我在General Assembly作为Libya代表,与大家一齐讨论。在一百个人面前发言总是令人紧张的,我时常语速过快。Unmoderated caucus时,我们也激烈地讨论着。说实话,我根本无法描述出当时的场景,因为当一百位代表思想碰撞时,那个场面只有亲自看见,才能想出来。
最令人难忘的是每一个晚上,当会期结束,我们去一个房间磋商与写文件时的感觉。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里面吵吵嚷嚷,主席还偶尔来看我们讨论。DR之夜时,我记得我们熬了通宵,坐在房间外面的地毯上一点一点改文件,与立场不同的代表磋商。手机和电脑一次次宣告没电,然而我们还在坚持,终于写出了一份DR。虽然很可惜,我们的DR差一票就可以通过,但是每晚的经历,实在难忘。
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于是那几天就永远的留在我的心中了。(中美高一1班:唐月柔 )
我很快也将不能以代表身份参加任何一场模联会议了,起码在高中,而做主席我想我也很难有可能了,很有可能就自此退圈了。
模联是个很好的平台,有人觉得它很学术,很喜欢与大佬们相处的感觉。也有人年少时怀揣着做外交官的梦想,钦佩于外交官在国际会议中挥斥方遒,调动千军万马的能力与胆魄。模联是个圆梦的平台,是它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这样一个可能,使我们的梦想得以满足。
我想就以在高中阶段的模联经历而言,模联是个对公民教育的平台,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社会想要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在一场又一场的会议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与合作中,一种属于公民社会的思想能够浸润进我们心中,使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和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所在。
无论是北大会也好,汇文会也好,外院会也好,在一场一场的会议中,我们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在认识很多优秀的人的时候,也在被他们的个人魅力和发言风采所打动和改变,真正让我所折服的所谓“软学术”,是在会场上为自身观点激烈陈词而尊重他人的代表,是谦虚温和而懂得合作的代表,是夜半提醒每一个人路上小心,对每个人温柔相待的代表,这些优秀的人,我想,虽然经此一别再难相见,但他们独有的个人魅力,确实会影响我的一生。
模联是那恒久的月光,是照进人心中的暖阳。南大的一个学长对我们说:“模联是一个平台,让我们得以把梦想带进现实。”而我更想说,模联是一场永不醒来的梦,我们在梦里挥洒着我们这一代人的鲜血和眼泪。 (高一6班:杜文超)
紧张的会期在25日下午的闭幕式中结束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回想起在21日晚第一次踏进北大准备住宿,记得22日上午参观实验室心中涌起的对高等学府的向往,记得24日晚社交晚宴上欣赏节目的惊艳……当然,更多的,记得在为期三天的七场分组会议中、在会下不吃不喝不睡的自由磋商中,那些忙碌的亦是收获满满的时光。
我参加的是双代表的HSC历史安全委员会,议题为1974年塞浦路斯局势。从第一场会开始,我们就进行的十分热烈。第一个分组会议之后,我们就开始了知道凌晨一两点的自由磋商,并且在危机发布之前就有了bloc的雏形。随着会议的推进以及危机的不断发布,我们在撰写指令草案的同时,开始积极推动危机当事国的讨论,试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代表们的努力以及主席团的指导之下,我们在第六个会期解决了最后一个危机。随之而来的DR之夜中,我们在主席团的指导下,线上线下磋商同步进行,最终起草了一份全票通过的有效的决议草案。
通过这一次参会经历,我有几点感想:
1.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在会场上,有控场能力的常常是学术准备非常充分的大佬,而被控的往往是对局势不甚明了的学术小白。不管参会经验如何,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不仅仅是为了文件写作铺路,亦是为了在磋商中为自己占据优势。
2. 一定要积极参与会前磋商、线上磋商以及自由磋商。会前磋商相当于破冰环节,不仅能够提前获知其他国家的立场,更能够提前确立正式会议的框架,有利于会议的进行。因为我们会场的代表们居住的酒店比较分散,一些重要的国家没有办法面磋,所以参与线上磋商是推动会议进程的重要方式。同时,在会议后期,很多代表更侵向于在自由磋商环节进行沟通,所以有主持核心磋商的效率明显降低,这时候,积极参与自由磋商不仅是为了让自己跟上会议节奏,也是给了会上未能发言的国家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3. 一定要积极发言。有些代表会根据自己对议题的了解程度来决定是否举牌,但在人比较多的会场中,主席团注意到你的概率很小,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举牌。但同时,如果举牌被点到了发言却不知所云,这会给与会代表及主席团十分不好的印象。所以建议在会前先对这次会中会提到的动议列一个简单的框架,想好自己大概要说什么,尽可能的推动会议向自己有利的地方发展。
4. 一定要能吃苦。在PKUNMUN这种充满了大佬的会场中,单靠自己的会议水平就能出类拔萃的代表很少。这时候,如果你善于文件写作,就一定要提出并积极参与文件的撰写,并且在高质量的情况下保证细节的准确和高效率。一份文件初稿可能会受到四五次的修订,这时候一定要主动去和其他代表沟通,尤其是起草国与附议国。如果你善于磋商谈判,就要积极主动去找议题相关国家,组织各方以你为媒介进行沟通,并与负责写作的代表保持联系,将各方的观点均衡考虑后为文件写作提供框架和思路,并与相关涉事国敲定一些细节,就像停火线的划分这一类的东西,并为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 (高一5班:夏云蔚 )
开幕式
GA会场举牌投票
GA自由磋商
ECOSOC会场投票表决
HSC会场学术讲座
从左至右分别是:高一(11)班陈宝龙、高一(6)班杜文超、
高一(5)班夏云蔚、中美高一(1)班唐月柔、带队教师袁欣晨
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