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更精彩(四)——金陵中学绍兴研学之旅
在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经我校各部门协调,由党委沈方晓书记和夏广平副书记领队,2016级高二全体学生于2018年6月7日至9日三天时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线路分别在六安金寨、浙江杭州、安徽泾县、浙江绍兴和徽州绩溪,同学们在班级的基础上又分成若干研究小组,针对本组研究的课题在旅程中寻找答案。
《行走鲁迅故里,追访水乡古韵——绍兴“鲁迅故里”研学旅行》 金陵中学高二(11)班和高二(12)班学生在领队教师苏华、徐美松、陈蜜的带领下,赴浙江绍兴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本条线路属文学类研学旅行课程,在课程主持人的指导下,同学们在绍兴实地感受鲁迅故里,了解鲁迅成长过程,体验鲁迅故里文化,加深对鲁迅其人其文的理解,也对绍兴一带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绍兴是一座国家级文化历史名城,号称“崇文都市”。现有大禹陵古迹;西施故里;东晋时王羲之在此地的兰亭与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写成《兰亭集序》;陆游和唐婉的故事发生在绍兴沈园;明代张岱故居;如周恩来、朱自清、鲁迅、秋瑾、徐锡麟、蔡元培、钱三强、竺可桢等文人雅士出生地都在绍兴。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项或结合几项做课题研究,也可自由定新课题。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依据研学报告进行最终评价。
“我们的研学之旅”
第一天:沈园-鲁迅故里-文化讲座
参观沈园
经历了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绍兴。游玩的兴奋之余,我们不禁感慨于陆游、唐琬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经年之后,斯人已逝,唯有两首《钗头凤》流传。海誓山盟虽在,但终究是有缘无分,天各一方,呜呼哀哉! 花解语,鸟自鸣。语言总是无处不在的。想必那绍兴的语言便是这沈园的溪桥柳细,是那陆放翁的“红酥手,黄藤酒”,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半壁亭”,是那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纵然先生笔下的故乡是沉闷、荒凉的,但在这旧时代的愚昧、穷苦中,仍有着淳朴的闰土,去看社戏的少年这样闪光的流星,一划而过却在我们的心里留下永久的光晕。 高二(11)班 杨铭 参观鲁迅故里 聆听文化讲座
第二天:安昌古镇-兰亭-黄酒博物馆 游安昌古镇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安昌古镇。“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说的便是安昌古镇悠然清新的生活了吧。淡淡的疏离的薄烟笼罩在小镇的上空,那白墙黑瓦的简朴楼房就像未经装束的少女,婷婷窈窕立在河畔。 高二(12)班 匡如琰、尹若淇 集体吟诵 兰亭雅集活动 体验曲水流觞 书写扇面 认识酒文化
第三天:柯岩—鉴湖—鲁镇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去了柯岩。云骨立在水面当中,听着导游的讲解,像是坐上云朵飞去古时候的神秘故事里。鉴湖上,我们一起吟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真的一夜之间飞度了镜湖,一夜之间飞跃了古今。在鲁镇,于碧水之间战战兢兢又兴奋地走过线桥,看见社戏台,遇见孔乙己、祥林嫂、阿Q、鲁四老爷,感觉像走进了鲁迅笔下那个弥漫着霉干菜味道的水乡小镇,有一种轻轻摇晃的感觉,有一些激动又有点不真实。出口的地方有一个坐着的鲁迅,像是看着笔下的人,熟悉又惋惜的感觉。 这三天在他走过的土地上信步游览,鼻子里更是充斥酱香和墨香,触摸古迹,就好像跨着时空和那些或潇洒或风趣的人挥了挥手,有一些历史的感动,期待着,同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以后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民族的脊梁! 高二11班 陈润国 温馨的十七岁生日
绍兴,就像一坛浓香的黄酒,越是深入其中,越能品出它的味道。行走在绍兴,仿佛鲁迅先生的形象也越发清晰起来,他生活的城市、住过的地方、吃过的菜品、看过的社戏、闻过的百草香,那些从书里走出来的物象就在眼前,真真切切。 研学之旅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同学们除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更感受到了浓浓的风土人情。在旅途中,同学们正学着去解决遇到的困难;正积极地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正好奇地观察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供稿:学生工作处、高二年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