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更精彩(五)——金陵中学绩溪研学之旅 在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经我校各部门协调,由党委沈方晓书记和夏广平副书记领队,2016级高二全体学生于2018年6月7日至9日三天时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线路分别在六安金寨、浙江杭州、安徽泾县、浙江绍兴和徽州绩溪,同学们在班级的基础上又分成若干研究小组,针对本组研究的课题在旅程中寻找答案。
《探寻红色足迹,拓展徽杭古道——金陵中学皖南红色文化研学旅行》 金陵中学高二年级(4)班、(5)班、(9)班、(10)班学生在领队教师杨伟大、张昌宁、胡玮琳、郑子龙、沈绿筠、郑淑芳的带领下,赴浙江绍兴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 绩溪作为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徽文化源远流长,绩溪名人众多,从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哲学家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到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从绩溪名人窥探徽文化。借助网络查找胡雪岩、胡适等名人雅士在绩溪成长、生活的故事。搜寻李白与敬亭山的故事,了解李白在皖南地区活动,并创作的作品。
“我们的研学之旅” 第一天:敬亭山-胡开文墨厂-徽菜博物馆
终于等到了期待许久的研学旅行,早上6:50我们就齐坐在大巴车上,车程不算长,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敬亭山。烈日炎炎之下,我们踏上千百年前诗仙李白走过的路,听着他的故事,朗诵他的《独坐敬亭山》和《将进酒》。 登敬亭山
亲手制墨
终于到了今天最激动人心的活动,参观徽菜博物馆和厨艺大比拼。同学们按大厨指示依次在锅中放入菜品,翻炒、闷抑或是煎,第一次做菜,动作难免生疏,但能看出每一个人都很严肃认真。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做菜体验,更是在场所有同学高中生涯唯一一次的难忘回忆。纵使将来天各一方,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今年此时我们齐聚一堂的欢乐。 高二(4)班 张金莉、任逸洋 厨艺大比拼
第二天:许家朋乡-徽杭古道 徒步行走于徽杭古道
今天上午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了许家朋乡。许家朋乡原名坎头乡,因为许家朋烈士的英勇事迹而改名。我们身着红军服,朗诵《英雄》,歌颂烈士。夏广平副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历史,热爱祖国,要奉献、要勇敢。 下午,我们步行沿着徽杭古道行走,在蒙蒙细雨中,同学们互相搀扶、互相鼓励,历经三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课业的压力,只有一群认真行走的高中生,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 高二(5)班 姚雨辰 祭奠英烈
第三天:宣纸博物馆
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回顾第一天的旅程,在敬亭山的树木蓊郁中度过。下午,胡开文墨场的墨香飘悠,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墨,描金…一块块方墨就这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第二天早晨,迷蒙的天空,徽杭古道在那山间的缥缈浮云里留下惊鸿一瞥。夜幕降临,紫园里黄梅戏曲咿咿呀呀,韵味悠长。恰到好处的拿捏,那一幕幕古今名篇,就这样演尽了天下风流事,唱尽那世间的不了情。 龙川,一座聚集着灵气的村落,一砖一瓦之间皆如女子的眉目如画。一扇扇雕花的门窗,看似平凡的物件,一张寄托团圆的桌子,在几百年的风雨里,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笔墨纸砚,古法制作,清风送来千年之前的纸浆香气。烟雨笼润着泾川,山泉洗涤着草檀,岁月淘洗,一脉若水,流传着千年不绝的古法造纸技艺。 高二(9)班 范宇捷
我们于书本中呼吸已久,是时候去山林间呼吸一把了。这段经历毕生难忘,多年后依然会在那样的一个角落熠熠闪光。 高二(10)班 朱文清 结营仪式
供稿:学生工作处、高二年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