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顺利召开。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齐聚南京市金陵中学,围绕“教育强国,德育何为——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学科实践”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细致地交流、研讨与学习。
n 开幕式
12月15日,大会开幕式正式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发表讲话:“教育强国,德育为先。‘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标定的航向。”他强调:“作为全国最大的教育社团,中国教育学会应当发挥分支机构德育分会的专业优势,与全体教育界同仁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校长一起,共同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努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周洪宇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致开幕词。张志勇提出,“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之计,教育强国的本质是人才强国。德育在强国建设中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根筑魂的特殊使命;担负着统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殊使命;担负着尊重规律科学育人的特殊使命。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本质与规律,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打造整体、专业、系统的中国特色道德教育学科体系,切实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感染力的初心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他介绍:“我们确定今年学术年会主题为:‘教育强国,德育何为——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的学科实践’,其目的就是动员广大会员投身中小学德育变革实践,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规律,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张志勇致开幕词
随后,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秀亮发表讲话。吴秀亮介绍,南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德育工作研究,通过推进德育示范基地学校建设,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他表示:“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本次德育学术年会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召开,必将极大促进南京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吴秀亮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辉主持会议。
n主旨报告
三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式建设》为题,作报告。冯建军指出:“从德育一体化到思政课一体化,再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程一体化不只是课程内容、教材的一体化,而是课程要素的一体化。”
冯建军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智为大家作线上报告:《大中小一体化视阈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理与路》。张智详细剖析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讲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张智作线上主旨报告
金陵中学孙夕礼校长以《旗帜思政厚植爱国根基》为题,详细介绍了金陵中学以百年校史为底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抓手,逐渐形成“旗帜思政”育人模式,厚植师生爱国情怀,着力培养时代新人。他表示,“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探索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聚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部署,将政治主线、时代主题、价值主张全程贯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全域指导。”
孙夕礼作主旨报告
n实践观摩
下午,与会成员们分别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初中部、金陵中学新街口校区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学科实践观摩。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等三位专家,分别作现场点评。
n德育沙龙
12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德育沙龙《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在金陵中学科学馆报告厅举行。沙龙由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专家成尚荣主持,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出席。
沙龙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义”“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要把握哪些关键问题”“当下学生发展呈现新需求新特点,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我们有些什么建议和期待?”三个主题并结合实践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碰撞与深入讨论。
·成尚荣:今年十月份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之前举办此次年会意义重大。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今天从新时代的角度,从不同的视野,谈一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的认识,帮助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感受。
·胡大平: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主要是爱和责任。在不同的学段,爱国应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从而有更好地适切性。在风云变幻的今天,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更深厚、更博大、更复杂。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新的认识:一是历史文化对文明的贡献;二是我们自己对文化所承担的使命。比如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孙双金: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现在是群雄逐鹿的多极世界,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一是需要我们有更强大的凝聚力;二是需要民族的建设力和竞争力;三是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深沉的情感。在大变局前,我们要有格局、开新局。
·操太圣:信息时代,如何用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应该坚守的立场,应该持有的理念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要重视学段的衔接,从各自为战到真正实现大中小一体化,并及时关注学生进入新学段时出现的不适等问题。小学阶段和其他学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不同,要重视情感教育,但也不能忽视认知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要带领学生做一些思辨、澄清。
·齐学红教授:我们应该有儿童的视角、儿童的立场。个体生活史的不同,对爱国主义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怎样把爱国主义和儿童之间建立更好的连接,而不能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呢?儿童生活世界的不在场是我们要突破的关键问题。我们一体化实践里面很多没有关注到儿童的生活世界。我认为,爱国应该成为儿童的自然而然的情感需求,而不只是作为信息和知识。
n专题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为大家带来《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质量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结合大量案例,从一体化的再强调、常态化的再认识、生活化的再深入等几方面进行深刻地阐述,剖析思政教育应如何进行思考与实践。杨振峰强调:用阳光才能播种阳光,用光明才能点燃光明。
杨振峰作专题报告
闭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志勇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辉致闭幕词。李晓辉总结了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和张志勇理事长的带领之下,本届学会历年来的工作历程和成果。他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的德育工作格局,一直是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的初心。本届年会中共有17位领导及专家发表讲话,9位教师进行课例展示,300余名理事、校长、德育骨干现场参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后李晓辉秘书长代表本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会全体成员发布并宣读《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倡议》,为大会划上圆满的句号。
本次学术年会在求真共进、务实创新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大会为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期待在2024 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的活动、论坛和年会上大家再相聚!
撰稿:张晓帆 马楠 审核: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