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园新闻
聚焦批判性思维,共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道 ——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来我校开讲高阶思维培养


4月10日下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林海应邀来我校做题为《聚焦“批判性思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省思》的讲座。本次学习是本学期教师主题教研“成为具备高阶思维的终身学习者”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教师进一步深入思考在民族复兴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报告会由张爱平副校长主持。江心洲校区教职工扫码线上参与学习。

 吕林海教授首先简明生动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他通过对比中西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揭示了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吕教授指出,在批判性思维这一关键指标上,中国学生与西方学生存在显著差距。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这一差距,吕林海教授引用了多项全球范围内的调查研究数据。其中,一项对中国“拔尖计划”本科生的调查显示,无论是中国学生整体还是“拔尖计划”本科生,在多个深度思维活动指标上,与美国学生相比均存在差距。这些数据引发了在场教师们的深思,也让大家更加认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高阶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吕教授还就如何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强调,要从文化的特质入手,深究未来的改革之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他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未来的教育改革应围绕“知识观”和“思维促发”两个方面展开。教师要在学生内心深处根植一种“变化的知识观”“辩护的知识观”“解释的知识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辩护和解释的过程。通过这种知识观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激发他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吕教授强调,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中真正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超越浅层的投入关注,努力支持学生生发认识、展开辩护、突破困境、获得认识。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和观察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发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及时反馈,了解学生面临的思维困境,并积极寻找困境的突破点。
    最后,张爱平副校长对吕林海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讲座不仅为金中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为学校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撰稿:余暑悦   审稿:张爱平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