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园新闻
兴趣是我前进的动力——金陵中学高三(12)班崔文韬印象侧记

 

 

 

获奖情况:

2010 江苏省信息竞赛一等奖

2011 江苏省物理竞赛一等奖

2012 江苏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2012 江苏省物理保送生

                  2013 学校推荐保送上海交通大学,专业电气信息类

 

     喜欢在多项竞赛中冲浪

上初中后,崔文韬学习信息学,没多久就迷上了编程。“针对一个目的,设计出一种算法,把它编出来,然后一遍一遍地调试来实现你的想法,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凭着初中三年的基础和高一几个月的努力,崔文韬拿到了江苏省信息学竞赛一等奖。

虽然信息竞赛在已有的水平上再提升一下,甚至拿保送资格可能并不怎么困难,但崔文韬思忖再三,觉得物理学科更适合自己,高一便开始转战物理竞赛。在准备物理竞赛的这段很长时间内,崔文韬一点一滴地磨炼着自己。“有的同学刷了好几本书,有的书都拆线了。我没那么大的毅力,所以只好用心去理解。”就像初中时理解了算法就能轻松地在问题中运用一样,崔文韬喜欢发散分析问题及通透地去理解一些方法,最终活学活用。学习了物理一年,高二时崔文韬便收获了江苏省物理竞赛一等奖。高二的奋斗是值得的,三月份收获小高的4A后,物理竞赛的高要求学习成了头等大事。几个月后,崔文韬顺利获得江苏省物理竞赛保送资格。

因为崔文韬过了数学竞赛的复赛,再过三个星期就要参加数学决赛。尽管之前只有偶尔去数学竞赛那里蹭过几堂课和暑假参加了几天数学夏令营的经历,但因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无限的兴趣,他很想再去努力一把。经过三个星期的训练和与同学间的讨论,崔文韬“打酱油”打到了一个江苏省数学竞赛一等奖,也算是圆了一回数学梦。

在竞赛的这段时间内,崔文韬也感悟许多。“我觉得竞赛不是一张证书一份奖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获得更加深入而丰富的知识,我养成了严谨的思维习惯,分析和建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还有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许多一起奋斗过的朋友。”崔文韬交到很多性格、擅长各异的朋友。他们有校内的,也有出去学习时遇到的外地的。他被一个问题纠缠时,就经常和同学们讨论,而他们常常从其他的角度来思考。观点的碰撞使思维更为开阔,而不是局限在一处。另外,个人思考优先于同学讨论优先于请教老师,这是崔文韬的看法。

 

对兴趣的执着是我的个性

尽管大多数人觉得数学是一门令人头疼的学科,崔文韬却不这么认为。“数学是最美妙的一门学科。”崔文韬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时就获得过数学一等奖。“有的几何或数论题非常巧妙,能想到解法的话就会很有成就感。”有时候崔文韬会为一道题折腾好几天,却又在某次不经意间解决。即使初中没有数学竞赛,他有时候也会由课上的内容想到一些问题,初中那段时间他就在思考尺规作图的极限、能不能等分线段或角的问题。

崔文韬还喜欢绘画,小时候学过几年,现在在班上是宣传委。每个月要出黑板报时,就是崔文韬最忙碌的时候,他要连着几个中午画画。“虽然有些累,但看到一期漂亮的融合了自己创意的黑板报就很值了,况且也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抹亮色。”就连物理竞赛最紧张的时候,崔文韬也没有停止画黑板报,为此竞赛老师还找他谈了几次话。“老师说我分不清轻重缓急,”崔文韬笑着说,“事实上,不重要的事我早就放下了,但是画画,对我而言,与竞赛一样重要。如果两者硬要选择一个的话,说不定我会选画画。”

崔文韬另一个爱好是读书。他读的书非常之杂,有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也有《王小波散文选》、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我们语老师说过‘欲成专家,先成杂家。’”有时他也会去南京图书馆借几本数学方面的书,有的书太高端看不懂,又得找一本更为基础的书来读。“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崔文韬说,他原来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上高中后,参加了金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一二九大合唱、美食节设计板报等,各种活动促使他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他变得自信和开朗了许多。“能到这么一个地方,遇到你们是我的运气。”

说到自己的学习经历,崔文韬认为兴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让我做不喜欢做的事,我很难坚持下来。”相反,当他十分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时,也很难让他停下来。有时思考一个问题或看一本书入了神会茶饭不思。学习数学、物理、信息,甚至绘画,虽然起因不一定全同,但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兴趣在引导着他。如果不是对数学充满着兴趣,崔文韬也不会在获得保送资格后还会花尽精力去学习数学,更不会有那个一等奖的存在了。

如果对一件事物感兴趣,你就要努力地去尝试弄懂、去钻研,而不只是满足于了解了、记住了,往往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东西,风景在路上。这就是崔文韬学习的最大收获!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