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校长亲自挂帅,来宁动员招生
朱清时:中国教育体系非动一次大手术不可
朱清时(右)正在与金陵中学邹正校长交流
2013年1月19日
傍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风尘仆仆赶到南京,一下飞机就来到金陵中学参观了校园并与邹正校长及部分青年教师热情交流。 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成立于2011年,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2012年刚获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资格,就扩大了招生蓝图,从去年的面向8个省市招生扩大到今年的14个,招生人数也增至400人。
今年该校首次面对江苏招生,招生计划与其他省份一致,都是招20个理科生。为了每个省市的这20个生源,校长朱清时不惜亲自跑到各地,与中学校长见面、与中学师生座谈。
南科大在南京的宣传“根据地”选在了金陵中学,因为金陵中学也是一所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学校。来到南京,朱清时先与东道主、金陵中学校长邹正进行了短暂的交谈。交谈时,他始终语气淡定,但又饱含着一位改革者挑战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勇气与责任感。
谈话时间不长,他说:具体内容,将在次日金陵中学的讲座报告会上阐述。
金陵晚报记者记录了两位同样关注科技创新的校长,第一次会晤时的交谈。
过分强调知识,是落后的教育观
邹正:我们知道南方科技大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您认为在这方面,中学该怎么做?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非常重要。
朱清时:我们国家的教育,无论中学还是大学,跟世界发达国家最根本的差距在于,我们非常强调知识的多少,考查学生也是考知识掌握了多少。包括做题,熟能生巧,做题做多了,考试就很容易,这实际上还是在考知识的多少。
而世界上一流的教育体系,追求的是让学生得到必要的知识,不要太多,追求的是掌握如何得到新知识的素质。
美国有个故事。美国立法规定,幼儿园阶段不准教孩子任何知识,特别是26个字母。一天,有个家长发现,孩子看到她的包上有个“O”,说出了这个字母。家长问:你从哪儿知道这是“O”?孩子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家长就起诉了老师,这家幼儿园赔偿了很多钱。
为什么美国要这样立法?因为幼儿园阶段正是孩子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时候,不能教他任何模式性的东西。看到个圆圈,他可以想象是个鸡蛋、是个球,什么都可以想象,不要定向思维认为是个“O”。
这就跟我们国家正好相反,我们大学的课程开到了中学,中学的课程前移至小学,小学的就往幼儿园移。过分强调知识的多少,非常压抑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所以,中国的教育体系非得动一次大手术不可。要让大家都明白,年轻人的素质、能力,比知识多少还重要。
有些中学为了高考成绩,在走极端
邹正:对,现在知识淘汰得太快了!
朱清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突击也可以学过来。想象力、创造力,有的是天赋,有的是很多年才能培养出的能力。
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研究生,都只重视知识的多少与传播知识的多少,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得到知识的能力。
在美国的时候,美籍华人告诉我,美国人的中学时代都是“玩的时候”,并不是不重视学生的知识,他们教学生的都是必要的基础知识,使得这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培养想象力。到了大学,美国学生很辛苦,加班加点读专业。中国学生是中学阶段辛苦,到大学就玩起来了。正好跟美国倒了个儿。
在石家庄时,我跟中学家长座谈,家长告诉我现在中学为了高考考好,都走极端,有些中学语文课都不怎么上了,省出时间给学生做考卷,一遍遍反复训练,认为这样孩子就能考得好。
这就跟中国学生考托福一样,英语水平不见得多好,但是托福就是能考高分。这同样是畸形的。中学老师也很同情学生,但是没办法,高考是“现实”,必须要高分才能考上好学校。
所以我认为,中国教育体制彻底改变,要从高考命题、高考体制改革做起。
南科大要做深层试验,供教改参考
邹正:现在的中学,老师压力也都很大。我们经常说:没有高考升学率,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高考升学率,也过不了明天。如果学生只会考试、做题,怎么指望他以后会创造呢?怎么指望他到了工作岗位上,能有所发展呢?这也是很矛盾的事。
朱清时:这正是南科大想做的事情,就是想在深层次上做一次改变的试验,给国家教改做参考。我们想做真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但也不是不重视知识,知识少而精就行。
邹正:对中学来说,国家规定的课程不能不开,我们能改变的空间就在校本课程方面。您觉得我们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增进学生的想象力?
朱清时:我认为中学在课程改革上应该更大力度一些。每上一个课程,不仅让学生知道知识点,还要知道知识点是怎么得出来的。要能做到这一点,每一门的课程量就增加很多,势必只能少而精才行。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被压抑了。
金陵晚报记者 郝也 报道
——摘引自《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