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园新闻
“祭奠死难同胞 祈祷世界和平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到来前夕,为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激发同学们不忘国耻、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热情,12月6日、7日双休日,金陵中学团委、学生会发动高一、高二年级两个年级师生约1200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祭奠死难同胞,祈祷世界和平”——金陵中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丛葬地”祭扫活动,寻访南京23处丛葬地旧址,祭扫大屠杀遇难同胞。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得知12月13日,国家将在南京举行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金陵中学学生会和团委决定,利用双休日,组织同学们分组寻找分散在南京的23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丛葬地”,擦拭纪念碑、敬献鲜花和花篮、吊唁遇难同胞,撰写活动感悟。

以下为同学们的活动感悟(部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立此碑,永志哀痛,籍慰死者,兼勉后人: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这是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纪念碑上的铭文。70多年前,那里收容了三万多难民,拯救了无数无辜的生命。
周六的天很晴,我们却并没有如郊游的心情,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行的意义。
走了很久才找到去天文院的路,到那里已是午时。纪念碑就在天文院的角落里,那里已经放了几束花,大约是已经有人来过了。我们便站在碑边,眼前呈现出七十年前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日军侵占南京时,留在南京的外侨代表……在城内设立了“国际安全区”……原金陵大学校园本身就是较大的难民收容所之一,收容难民多达三万余人。”
    “……日军以辩理难民“登记”为由,将避难于原金陵大学图书馆内之两千余名难民……从中搜捕了三百余名青壮年,驱至五台山及汉中门外悉加杀害。”
读着碑文,心中如同尖刀刺过。也许,在避难所里,有的人刚刚为找庇护之处而欣慰,也许有人仍想念着失散的亲人,也许有的人正梦想着战争结束后的未来……
日本兵狰狞的面孔,让这一切梦碎了。
还未醒来。同伴已经放下花,嘴里轻声念叨着什么。也许在感慨,也许在祈祷。当他起身时,所有人都安静了。我们都低着头,不知同伴此时正想着什么。那一幕幕妻离子散的画面始终停留在我脑中,如投影般地,逐帧重现。
我们拍了照,脸上却没有笑意,心理却不如刚刚那么沉重。然而历史不是给人一瞬间的浮思,历史是给人永久的印象与思考。这一面黑色的墙壁,也会在我们脑中留下永久的印象:不能在现代的安逸中忘记了前世所受过的苦难。
日本还会在以后与中国交战吗?离开后我们讨论着这一话题。
我想,一时不会,但此番前来的意义,并不是培养民族仇恨吧。
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这不是一句空泛的话。
组员名单:
石柯羽、丁睿阳、万恒至、李天天、连成杰、朱兴赟、桂凌、张一凡、张新博、杨建文、朱臣杰、袁云志、赵作翰、袁云志、陈子君、倪雨嫣。
——高一(13)班
 
 南京,我们向你走进了一步   
                           ——金陵中学祭扫活动感想                         
十二月份前的几场雨,洗净些许弥漫空气中的浑浊尘埃;七十七年的雨打风蚀,却未曾磨灭一缕浸染这片土地的殷红血迹。南京——这座屹立华夏千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繁荣与昌盛,也经历了落后与屈辱。南京大屠杀,被南京人铭记的伤痛!
十二月六日,我们小组参加了金陵中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丛葬地”的祭扫活动并祭拜了汉中门外遇难同胞纪念碑。
当我们真正踏上碑前土地的一刻,仿佛与南京牵起了紧密的联系。她诉说着哀伤,一次又一次抽搐我们的心弦。深深抠嵌在泥土中的双手、面对死亡恐惧的双眼……一幕幕惨象模糊我们的视线。我们震惊,继而想要逃避,不敢去面对两千人的哭诉与哀嚎。尽管如此,双脚还是稳稳地站在碑前,没有丝毫退步。鲜血、耻辱、哀伤、疼痛与自强,这是充斥在我么脑海中的字眼。横卧在我们面前的是每一个南京人,每一个生活在南京的中国人必须直面的事实。
为什么会有三十多万人,手无寸铁的三十多万人被日军屠杀,被日军虐杀!屠杀期间,一个日军将领居然会百人斩!一百个人被一个人杀害!龙的传人的骄傲呢?历史已经过去,给我们的鞭策却不能忘记。
在碑前献上花并不是哀悼的结束。所有的愤怒都应当落实行动,并且是理智行动。作为学生,首先铭记教训,做好当前年纪该做的事,脚踏实地完成学业。落后就要挨打,而中国是否强大,取决于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是否有能力。做一个自强的高中学生,让这样的历史永远不在华夏大地重演。
成员名单
邢素敏 周文慧 邹茜 王雨萌 孙彤 李醒源 段立中(组长)
——高二(7)班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