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百年老校,少年精神》开题会议顺利召开

     2007年1月22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百年老校,少年精神──金陵中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的自我审视与建构研究”开题会议在我校二楼会议室召开。本课题组的子课题组长与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省规划办主任彭钢、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沈曙宏、南京市教科所课题管理中心主任黄达成亲临指导。会议由尤小平副校长主持,会上,教科研室副主任苏华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方案,丁强校长就如何深入研究课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接着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刘永和所长说:“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能否提炼出一个‘什么教育’来,如:创造教育、主体性学习等等,把金中的亮点找出来,串起来。”沈曙宏副所长说:“该课题很有价值,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即:‘学校文化’和‘学校的文化’,‘学校的文化’包括所有文化,而‘学校文化’是一个术语。”另外,对学校理念的挖掘、提炼最终是要落实到行为方式上和制度上。其次对“少年精神”的界定是否就是对金中精神的界定?这是不是一种对金中精神的假设?”黄达成主任说:“要研究金中的文化究竟有什么特征,就我个人而言,对金中的感受是:文理兼容、做人与治学相结合、学校的班级建设很突出、学校的领导很平和、师生关系很融洽、同学之间合作互助,学校的精神生活很丰富等等。课题的建构部分要注意研究课程文化和管理文化。”成尚荣所长说:“没有精神文化,就不能站在至高点上。第一,就题目本身而言,是否要研究办学特色?其实是金陵中学的办学个性,有‘个性’更有深度。第二,文化底蕴与办学特点可用‘精神文化’代替。所谓‘金中之魂’就是‘精神文化’。第三,‘建构’是一个过程,需要持续建构,将‘建构’改为‘发展’更好一些。第四,‘百年老校,少年精神’,‘少年精神’并非是金中的精神,要把握‘少年精神’最主要的特征,即‘创造和超越’,少年精神是更上位的概括。金陵中学的少年精神不要就学校谈学校,要与历史的、现代的、时代的精神结合在一起,‘少年精神’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有中国的、有西方的,是中外文化的交互。第五,就研究内容来讲,一至四项侧重文献研究,应并成一块,即对历史传统的文献研究,侧重自我审视。第二版块为百年老校,少年精神的研究,研究其内涵与特质是什么,即‘金中之魂’是什么,形成的轨迹是什么。第三版块为少年精神的发展研究。即如何培养新人,对时代的审视,对金中在全国各校地位的研究,对学校文化情境的召唤力研究。”彭钢所长说:“研究内容可分为三块,第一块:研究过去。动作要快,对‘少年精神’的特质是什么有一个基本的回答,有一个基本的框架。第二块:现在学校在精神文化建构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的改革、开放,如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学分制等等。可形成‘金中文化宣言’。形成教育哲学、学校哲学。第三块:建构学校文化形象的研究。可形成‘金中文化仪式’,可研究教师文化形象、学生文化形象,研究制度文化、课程文化。”

 最后丁强校长做了总结,对课题如何开展又进行了新的分工。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