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在总结上个学期“同课异构 活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经验和不足基础之上,本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精细化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富有特色、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活力课堂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聚焦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评价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本学期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同课异构 活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尊重个性、富有时代特征的金陵中学校本课程新体系,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既有状况以及教师本身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是实现“活力课堂”的载体和途径。
“活力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活动平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知识、情感交流活动,是落实“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活力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常态课堂都务实、具有活力并且得以持续,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
“同课异构 活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探索和开展,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获得有效的学习,更关注教研组、备课组如何组织实施既讲究合作又体现个人智慧和风格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评议、对比分析以及积极改善,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 活力课堂”的研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改善教学行为,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要素生成科学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形成风格,进而提炼出一套适合金陵中学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
三、活动对象
1.各教研组推荐2名教师为本次“同课异构 活力课堂”研讨活动的授课教师,确定同样的教学内容,基于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各具风格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2.以教研组为单位,全体参与“同课异构 活力课堂”备课、听课、评价各个环节。
三、活动时间
建议定在全组教研活动时间。教学处负责调课。
各组活动在
四、活动程序
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评议反思→方案修正→撰写案例。
第一阶段:9月26日——10月8日 (报名阶段)
确定教师、课题:教研组确定授课教师和课题,由于要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对比交流,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所选课题应具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要素。课题的选择还应兼顾各学科的教学进度,不宜刻意调整进度。
拟定时间:本次活动涉及各个年级,并且每堂课都要进行录像,为了避免时间、地点的冲突,请各组于10月8日将相关信息报到姜中玉老师处,以便统筹安排。
确定地点:原则上统一安排在科学馆102自动跟踪演播教室。
第二阶段:10月10日——12月31日 (实施和总结阶段)
每位授课教师要结合评议交流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设计,撰写教学案例(含反思)以及授课教案(含ppt),于12月31日前交到姜中玉老师处。教研组长撰写活动小结一份,内容包括情况综述、典型课例、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金陵中学教学处
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