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9 15:57:14)
昨天下午,南京大学的吴培亨院士来到南京金陵中学,为该校的两名高二学生的论文答辩会做评委:“硕士、博士的论文答辩我听过不少,但做高二学生的答辩评委我还是第一次。”
大男孩研究煮菜学问
昨天为自己做了近两个学期的论文《蔬菜烹饪过程中维生素C损耗的研究》答辩的,是金陵中学高二(14)班的刘英特、沈毅成两位男同学。
他们说,众所周知,烹饪会破坏食物的营养物质,可为了卫生以及味觉的需求,我们一般不会生吃蔬菜。那么在烹调过程中维生素C损耗情况到底如何?在何种方式下烹调营养损耗最小?他们希望弄清楚自己“吃”了多少营养,并对食物进行合理烹调,才能让自己吃得有效,吃得健康,所以从高一下学期,他们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一开始,他们把西红柿作为研究对象,但得到的实验数据与最初的设想相差太大,实验宣告失败。第二次,他们改用大白菜做实验,并且换上了更为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得出的结论使两人大吃一惊:原来,短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加热,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多地溶解在汤里,所以白菜应连菜汤一同食用比较有营养。但如果把切好的大白菜暴露在空气中,维生素C含量会急剧下降,所以白菜切好以后应尽快使用,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院士强调“实验很重要”
两个大男孩的研究过程,引起了吴培亨院士的兴趣。他说:“不管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表述,还是回答现场同学提问的表现,他们全都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一点也不比我的博士学生差。”
院士觉得这两个高中生的研究课题选的很有意思,符合“普遍、大量存在,对生活有重大影响”这几个搞实验、搞研究的重要标准。
说到实验的重要性,院士打开了话匣:“过去的教育方式容易培养出书呆子,现在又多了一种只会搞计算机的‘机呆子’。这都是忽视实验造成的,非常不好。”
吴院士还呼吁:现在的应试化教育必须要改革。应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会问为什么,能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对于“创新”,吴院士也有自己的理解:第一步充分继承前人;第二步敢做前人没有做过、没有想过的事,并大胆地提出设想;第三步通过自己的计算、实验验证想法,完成创新。
南京启动“星光计划”
在答辩会现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海,透露了南京市教育局刚做出的一个决定:将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实施“星光计划”,培养中小学生基础性创新素养,加快培养优才学生和创新拔尖人才。
据周文海介绍,该计划具体包括:“一百个院士进校园”,邀请科学家、院士走进中小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一百个创业之星进校园”,邀请创业明星或岗位明星进校园,进行励志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指导;“建立一百个‘星光’基地”,建立70个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校、20个中学生学科竞赛基地学校和10个职业类创意教育基地学校;“建立一百个创新教育指导团队”,建立由高校教授、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技术岗位能手组成的,以侧重小学科学、中学数理化、生物、地理、信息、通用技术学科及职教特色专业的创新、创意教育指导团队;“开展一百个中学生创新课题研究”,通过定期开展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展示,提炼一批有价值的实验课题,在创新教育指导团队指导下,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题研究。
谈及“星光工程”名字由来,周文海说:“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颗以中学生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南京金陵中学华演就是其中一颗,他因为自己杰出的创新发明获此殊荣。这一计划,就是要孵化更多这样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