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学校动态
金陵中学:百年教育,百年人文(转自南京日报)

 

坚持,传承,创新。120年的漫长岁月,铸就了金陵中学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

(本报记者 童明摄)

 

编者按:

每一段历史,都有着启迪当下的价值。从传统的私塾走出,在现代教育的征途中不懈跋涉……蓦然回眸,南京教育用百年时间,铸就了一座辉煌丰碑。这是南京教育的丰碑,也是中国教育的丰碑。

在全市加快推进基石工程,建设教育名城的今天,用文字书写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传承——传承的是南京生生不息的教育精神。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日子里,本报推出的记录百年·品读名校深度报道专栏,将深度挖掘、传承和放大百年名校的文化精神,对我市推进教育名城创建,进一步打造一批学校名片具有重大意义。

 

一栋有着120年历史的钟楼,静静地竖立在金陵中学的操场前,这是百年金中的世纪标志。在不久前举行的120周年校庆上,钟楼上的那口大钟,洪亮而深沉地敲了12响。

站在百年钟楼面前,邹正校长的目光自豪而又坚毅。这位金陵中学的现任校长,和这所学校的所有师生一起,正担当着传承和发扬百年金中荣耀和传统的历史使命。带着穿越时空的精气神,这所百年老校将永远执著前行。

坚持,传承,创新。120年的漫长岁月,铸就了金陵中学深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可以说,她用自己的百年跋涉和不断进取的少年精神,见证了南京乃至中国教育从近代走向现代的人文史。

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金陵中学的豪情和勇气,凝结于上世纪30年代国学大师胡小石创作的《金陵中学校歌》歌词:思如潮,气如宏,永为南国雄!

A世纪风雨,英才摇篮

历经百年风雨的钟楼,在风格上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它的存在,说明了金陵中学的起源——是由美国基督教在1888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这栋百年建筑,已成为金陵中学的校史馆。作为客观历史的一部分,金陵中学前身(即汇文书院)首任校长的照片——美国人福开森,也陈列在内。这位学校创办人不曾想到,这所最初以促进基督教义的学习按基督精神造就人才为目的的教会学校,竟在百年时间里,为一度羸弱的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抗争中。

120年来,金陵中学共培养毕业生5万余人。这其中,有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副司令,后壮烈牺牲的韩恢;有抗日航空烈士彭仁忭、李鹏(翔)、陈镇和;有率部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有为迎接新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齐亮……“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几乎都能看到金中学子的身影。一位老校友满怀自豪地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金陵中学还培养出一大批在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校友。如吴仲华、吕敏、齐康、田刚等20位两院院士;陶行知、盛成、宗白华、程千帆、吴敬琏、厉以宁等人文大师……金陵中学因此被社会赞誉为英才摇篮

而今天的金陵中学,同样在培养着一批批优秀学子:有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工程大赛一等奖的华演同学,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有获得国际中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奖牌的李申杰、章准平、林希德;有在教育部、周凯旋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协承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王珂、王冉……

学校的历史由学生书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校丛书·南京市金陵中学》一书写道:金陵中学之所以成为中国名校,不仅仅是因为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更重要的是因为……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在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基础的然而是巨大的贡献。

如今,作为金陵中学校史馆的百年钟楼,每年都要迎来一批批入学新生的参观,这已成为一项传统。确实,金中的学生创造了金中的辉煌,金中的辉煌正由金中的学生去延续!

B百年传承,诚真勤仁

金陵中学的创办、发展与辉煌,都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息息相关。因此,解读金陵中学,必须放在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背景下进行。

清末,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美国基督教创办了教会学校汇文书院;1927年,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中国人开始出任金陵中学校长之职,并且争得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解放后,断绝与西方教会的关系,走上完全自主的办学道路;1978年后,不断改革,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可以说,这是历经曲折却又锐意进取的120年。

不畏曲折而勤勉进取,追求真理而仁爱天下,积淀成贯穿百年的金中校训:诚,真,勤、仁。以诚为本,唯真是求,勤勉执著,以仁为怀。如今,这四个字被镌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立在校园内,作为金陵中学薪火相传的见证。

每一个金中人都知道,校训更是做人的道理。为此,金中的第二任中国校长张坊,还专门在《金中校刊》写了一篇《学做人》的文章。他是金陵中学校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从1929年到1950年,一直担任校长。

诚,真,勤、仁的四字校训,其实是办学理念的高度提炼。金陵中学校史馆前言阐述了金中百年办学理念:学校不仅负有研究学术的使命,还兼有传播文化、灌输知识和造就社会所需人才的功能,所以它同时又是一个塑造人格、濡化品行的场所,把做学和做人相结合,尤以育人为重。

这样的办学理念,引领着金陵中学一路前行。从选择最好的老师,到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到崇尚体育、热爱生活……都是金陵中学一贯传承的优良传统。

金陵中学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百年传承、发展和创新,成就了其在南京乃至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C人文金中,光彩耀人

120年的跋涉、5万学子的执著、风风雨雨的磨砺、坚持不懈的传承……金陵中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虽然经历曲折,但始终保持青春年少,朝气蓬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此,金陵中学成立了《百年老校,少年精神》课题组,通过探讨金中精神——金中魂,更加深入系统地挖掘金中的人文底蕴。

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金陵中学的历届领导和教师,总能明确而具体的对学生进行以人格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教育。如1929—1950的金中校长张坊,上任伊始就号召学生学做人2002—2007年的金中校长丁强,提倡把创新教育根植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培养人格完善的人;现任校长邹正则提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光芒

120年来,金中师生一次次开启厚重的历史大门,用充满感情的目光,瞻仰着这座伟大学校的悠悠历程。战争期间,勇赴国难,建设期间,坚定执著。在金陵中学的广大校友身上,这样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共性。如1956年金中毕业的华侨校友石庆辉,30年扎根腾格里大沙漠,筑起一条绿色长城,创造了世界治沙史的奇迹;1959年高中毕业生马庆生,退休后每年准时到汉中门广场,帮助指挥交通,维持秩序……

这些平凡或者不平凡的金中学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金陵中学的人文精神。对此,为《钟楼嵯峨——百年金陵人文作品选读》作序的北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对金陵中学做了客观的评价,学校能够创造一个宽裕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做梦,培育青春精神、赤子精神,为人的一生健全的可持续的发展打底——终身学习的底子与精神的底子。

记者得知,经过历代师生的不断积累,形成了金陵中学优良的办学特色和传统:这就是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相结合,严谨治学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推崇教师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相结合,重视英语,重视体育,重视课外活动。

这些理念和传统,已经内化为金陵中学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金陵中学校长邹正表示,作为金中百年事业的继任者,他们要一心一意地继承和发扬金中的优良传统,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学,持续发展金中的事业,再创金中的辉煌。

(本报记者 殷骏 李鸣 章蕾 通讯员 田国生  张铭)

学校现状:

一个多世纪以来,5万余学子从金陵中学走出,以其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金陵中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自1996年开始实施《以学分制为制约和激励机制的高中全面素质教育改革方案》,1998年开始开设高中、初中实验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不断的努力之下,教学成果丰硕,学生成绩突出。此外,学校女子篮球队曾获亚洲冠军、全国冠军,女子排球队曾获全国季军。学校机器人活动小组一次获得亚洲金牌,两次获得亚洲铜牌。

金陵中学是江苏省的重点中学、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级中学、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还获得过全国体育红旗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众多荣誉。许多著名高校教师和高级科研机构的院士在校担任兼职教师。

历史沿革:

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创建汇文书院;

1890年,汇文书院创办成美馆,正式设立中学部;

1910年,汇文书院与益智书院、基督书院合并,中学部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陵中学西迁至四川万县,并开设成都分部;

1939年起,金陵中学南京留守人员恢复办学,先后为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金陵中学;

1946年金陵中学迁回南京。1951年,私立金陵中学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改名为南京市第十中学;

19885月,恢复金陵中学校名;

20039月,创办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2008年,创办金陵汇文学校。

知名校友:

  陈裕光  陶行知      宗白华  王绳祖  诸福棠

      陈梦熊  陈学俊  吴仲华  林同骥    

              吴敬琏  厉以宁    

  戴克戎  经福谦  傅新元  祝世宁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