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学生天地
修养、经典、思考

高一(13)班 丁博文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记得开学时,丁校长就给我们提出要求:阅读优先。而上周晨会上,李骏强同学又和我们探讨了如何思考,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则是:修养、经典、思考。
    修养是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他的文章中说过:“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做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我们提升自我修养,决非为了追逐名利;我们完善自我修养,在于寻求生活的真谛,重新看待过去,并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获得修养的途径有很多,而最佳途径莫过于阅读了,尤其是阅读经典。古今中外,经典之数目实繁,一个人一生想充分了解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却可以阅读并深入理解某位作家的某部经典:我们阅读经典,不是为了获得僵死的知识,而是为了寻求鲜活的意义与理解;我们阅读经典,因为我们找到了在闲暇时可以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跳动而跳动;我们阅读经典,不是为了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自己,是我们对于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多少受到了流行文学的影响,诚然,这些读物贴近我们的生活、便于理解,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些曾经的畅销书还能够与这些经典一同摆放在书店的书架上么?所以我们要读经典,然而我们先得向经典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经典的真正价值。缺乏对经典的尊重,就难以有所收获,而对于经典的最大不敬,便是缺乏思考。

当然,没有人可以很轻易地理解并体会经典,尤其是文学经典,所以阅读经典需要常读常新,需要不懈的思考。对于一本书需要反复阅读、反复理解,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后,与老师、同学多交流,若干次之后这对你来说便是另一本书了。

谈到阅读,不少同学总认为影响自己的学习、浪费时间,鲁迅先生在他的《读书杂谈》里提及过:“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甚至对于自己,都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倘若各位,尤其是整天埋在理科学习中的同学们还不同意,我倒想问一下:对于你们手中的教材、参考书,阅读一番之后又作怎样的思考了呢?数学家王梓坤给我们留了如下几点思考:

1. 研究正确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由哪些事实或理论依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能把它用到别的问题上去么?我能不能给出新的证明?

2.对某个结论我有些怀疑,我觉得它的证据不充分,甚至有问题,我能否举出反例或用实验推翻它?

3.如果条件变了,这些理论还继续适用么?

4.某些定理、结论、规律之间,有没有本质联系?与其他学科有无类似之处?

至于没有时间的问题,亦是有解决之办法的:譬如每天坚持在睡前阅读10分钟,积少成多,两个月便可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还有就是集中在假期读书,高一年级这次的语文寒假作业便是读书,而我们班更是在老师的倡议下每人读了5本;当然我们更应当注重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因为我们的教材里集中了经典中的经典。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明白我们现在的努力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所好大学,更是一种自我挑战与自我完善;我们应当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更何况处于人文氛围浓厚的金中;我们更应当阅读经典,深入思考,无论是文学书籍,抑或是科普读物。凤凰卫视有句台标:“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更多地阅读经典、提升修养、注重思考,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