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 高中音乐集体备课九

2017117星期二上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次集体备课活动在艺术组办公室进行,参加的老师有:刁雪梅、沈阳,主备人:刁雪梅。

一、《音乐与民族——汉族民歌》(高一)、《音乐与时代——古典主义音乐(二)》(高二)备课方案。

二、商讨合唱比赛排练相关事宜。

《音乐与民族——汉族民歌》(高一)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感受不同体裁汉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不同体裁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建议: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多数同学对汉族民歌的关注不够,兴趣不浓,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如教师的范唱、精美的课件、多种新颖的音乐体验活动等,让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汉族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播放器乐版《茉莉花》导入课题。

二、民歌的历史、概念及分类。

三、劳动号子分类及其特点:《打夯号子》、《澧水船夫号子》

1、欣赏《打夯号子》探讨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形式。

2、欣赏《澧水船夫号子》,尝试表演《澧水船夫号子》片段,体验劳动号子的节奏。

四、山歌及其特点:《赶牲灵》、《小河淌水》

1、观看《血色浪漫》或《刘三姐》片段,引入山歌环节的学习。

2、山歌的概念、分类。

3、欣赏《赶牲灵》(信天游),探讨信天游音乐特点。

4、欣赏《小河淌水》并尝试演唱片段,感受并体验弥渡山歌的音乐特点。

5、探讨并归纳山歌的特点。

五、小调及其特点:《无锡景》、《铜钱歌》

1、师唱《无锡景》片段,引入该环节学习。

2、小调的概念及特点。

3、欣赏《无锡景》、《铜钱歌》,感受小调的地方性色彩差异。

六、拓展

1、欣赏《黄河船夫曲》第一部分、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的片段,感受汉族民歌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

《音乐与时代——古典主义音乐(二)》(高二)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回顾了解古典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典主要音乐的风格特征,增进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2、  回顾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创作成就。

3、  欣赏并分析莫扎特、贝多芬的代表作,探讨两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4、  能够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主动参加相关探究交流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莫扎特和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感受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古典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典主要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复习回顾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的美称、国籍及代表作。

三、欣赏并分析《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探讨莫扎特创作风格。

四、欣赏并分析《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探讨贝多芬创作风格。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