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 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体艺楼三楼办公室
出席:沈阳、刁雪梅
主要内容:
1、 商讨《亚细亚民间音乐风情——东亚》的音乐课设计
2、 高一合唱团排练安排
附:内容:
《亚细亚民间音乐风情——东亚》
主备人:沈阳
2017年10月3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风格分辨东亚民歌或民间音乐。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亚洲各国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亚洲不同国家民歌、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简案)
东亚音乐文化区
东亚音乐文化区是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日本虽有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半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也都是五声音阶。另外,在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日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日本是樱花的国度,位于亚洲东部,是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主要为大和民族。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武士,日本还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浮士绘画也非常著名。
日本音乐大致分为:
A.宫廷雅乐:日本最古老的音乐,是公元7、8世纪日本古代的祭祀歌舞与中国唐乐和朝鲜高丽乐相结合的产物,风格典雅庄重,被视为国宝。
1.欣赏电影《源氏物语》片段,观看日本古代宫廷雅乐的表演场景。
B.民谣:大众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歌曲(如劳动歌曲,礼仪歌曲,儿歌等)。
欣赏北海道民谣《索兰调》
1.介绍:《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鲱(fei)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索兰调》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是余市一带渔民180年前在劳动中创作的,由于它与渔民劳动密切联系,辞义质朴,节奏明朗,也深受我国广大群众的喜爱。
2.欣赏歌曲:
3.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歌曲的演唱特点:演唱时音色略带沙哑,采用音高摇动的技法。(声乐的音高摇动叫摇声,就是由本音向上作振动,由于振动速度徐缓,所以感觉圆润。)
(教师引导学生把歌曲旋律音排列出来,属于五声性调式。)
《索兰调》采用的是日本的民谣音阶(田舍节):La、Do、Re、Mi、Sol 、La。
这首歌是一段体结构,五声调式。首尾两句均为衬词,歌曲第一句“呀连,索兰索兰”旋律铿锵鲜明,具有劳动号子的韵律,是渔民把捕捞上来的鲱鱼转移到其它船上的吆喝声;第二、三句是一种呼应式的对答句,旋律明快活泼;第四句是渔民拉网的劳动号子。歌曲生动的地描绘了渔民捕鱼时愉悦的劳动场景。
C.都市传统音乐:是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包括三味线和筝伴奏的歌曲和说唱音乐,以及筝独奏,重奏和其他乐器的合奏曲。
1.日本的乐器介绍:
日本乐器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个不同的类别。吹管乐器包括横笛、尺八、螺号、角笛等,拉弦乐器主要是形制有些像我国乐器附胡的胡弓,弹拨乐器有琵琶、古筝和三味线(三弦),打击乐器则有各种鼓、锣、拍板等。在这些乐器中琵琶、筝、尺八、三味线比较重要,以这几种乐器为中心,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式,在日本传统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乐器音乐之—三味线
三味线是日本的弦乐器,乐器蒙以猫或狗皮,用拨子弹拨三根琴弦,也称三弦。其前身就是中国的三弦,是经过冲绳在永禄(1558——1569年)前后传入日本。通过日本艺人的改造变成了三味线,用琵琶的拨子弹奏,猫皮代替蛇皮。三味线是近世最平民化的乐器,也是近世日本音乐的主要乐器。三味线一直流行于日本民间,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日本舞蹈、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伴奏乐器。
观看一段冲绳人民的三味线弹唱(视频)。筝与三味线的合奏是十分常见的。如果再加上第三件乐器,就叫做“三曲”,这第三件乐器通常是胡弓或尺八。欣赏一首筝曲《五木摇篮曲》。
日本乐器音乐之—尺八
尺八也称洞箫,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长一尺八寸,顾名尺八。在隋唐颇为盛行,自宋代后渐少使用。尺八以竹的根部制作,中通无底,除吹口外,有6个按音孔(前5后1)和1个膜孔。音色柔润而显得空寂。在日本,有唐代传入的雅乐尺八和宋代传入的普化尺八。日本使用的现代尺八是由普化尺八演变而成,用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的独奏、合奏中。目前,尚存最古老的尺八在日本,是唐代所制。听尺八演奏的乐曲一片段。观看日本竹器乐队(视频)。
日本乐器音乐之—太鼓
太鼓是日本传统打击乐器的代表。悬于木架上敲击。日本是打击乐要素强烈的国家。日本打击乐的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就是伴随着人声吆喝和呐喊。人声不仅是节奏的重要单位,而且也是表达音乐情绪不可或缺的因素。欣赏《鬼太鼓座》(视频)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大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下一站我们去领略一下朝鲜半岛的音乐文化。)
朝鲜半岛音乐文化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著长白山与中国大陆、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朝鲜半岛现时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朝鲜半岛音乐包括:
雅乐:管弦合奏音乐与管乐合奏音乐、吹打、歌乐。
民俗音乐:包括唱乐、农乐、杂歌、民谣等。
主要乐器为弦琴、伽倻琴等。伽倻琴在女性中广泛流传。
朝鲜半岛音乐特点:
1.音阶属于无半音五声音阶。多以la为主音,构成la、do、re、mi、sol、la的音列。旋律中,音高摇动的技法为最大特征。在管乐器中叫摇声(转声),在弦乐器中称为弄弦,无论雅乐、民俗音乐还是宗教音乐的各种体裁中,都有这种摇声、弄弦。
2.节奏:习惯三拍子类的节拍。
3.乐器和音色:喜欢用音量非常大和音色嘶哑的声音。( ?)
欣赏女声独唱《阿里郎》,感受摇声唱法以及三拍子的旋律。
(刚才我们欣赏3/4拍的优美歌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6/8拍的欢快的歌曲《清津浦船歌》。)
欣赏《清津浦船歌》
1.介绍《清津浦船歌》:这是一首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地区民歌。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6/8拍。第一段节奏悠长,蕴涵着渔船摇摆的韵律。第二段曲调轻松有力,加上富有朝鲜民族风格的捕鱼号子的衬词的运用,生动表现了渔民在风浪起伏摇摆不停的渔船上辛勤劳动的情景。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
2.欣赏歌曲:
3.教学建议:
通过演唱感受两首歌曲片段,对比《索兰调》和《清津浦船歌》,分析两国民间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是五声音阶,都是捕鱼时唱的劳动号子,都有衬词,旋律欢快、跳荡,充满生活气息。
不同点:演唱形式不同(男声独领唱女声众和;女声齐唱),节拍不同(2/4拍和6/8),演唱风格不同(使用摇声演唱技法)。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朝鲜半岛的民间传统舞蹈)
韩国传统舞蹈最早始于史前时代的宗教仪式。韩国的传统舞蹈包括萨满教、佛教和儒教仪式、宫廷娱乐、乡村或民俗舞蹈和假面舞剧。韩国舞蹈的特有动作是:用脚跟行走和在脚跟上转动;身体下蹲以后轻柔地抬起;从臀部向上微微抖动;肩部颤动;动作干净利落,并善于临时发挥。韩国舞蹈中的最富于特色的动作是身体的一部分悬空,身体在一只脚上保持平衡,另一条空着的腿伸直,同时肩膀上下颤动。韩国舞蹈家的身体隐藏在带有长袖的宽大的丝绸衣服里,成了生活在一个纯净、抽象的世界上的某种花或鸟的形象,反映了几千年来周围文化的影响。
欣赏韩国传统民俗舞蹈(三儿朴里)
欣赏《阿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