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高一化学备课组第16周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主备人:陈荣静  陈益  通讯稿撰写:高一化学备课组

参会人员:陈益、邢启华、朱红兵、陈文婷、陈荣静、徐守兵、王海富

1211日,高一化学组老师在汇贤楼二楼准时进行备课活动。本次备课活动的主持人是备课组长徐守兵老师,主备人是陈益老师和陈荣静老师。

 

C:\Users\jz\Desktop\QQ图片20171214211106.jpg
1 高一化学备课组老师积极参加备课活动

C:\Users\jz\Documents\Tencent Files\1451905195\Image\Group\XA7%0GP90PLCT{SC(0VUE8U.jpg
2 陈益老师分享“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设计
    陈益老师分享了他发表于《化学教学》2012年第5期的文章《“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设计》,并依据该文章与备课组各位老师探讨该节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个具体的案例,陈老师深入介绍他对课堂设计的认识,对知识逻辑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分析。本课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硫气体,使得实验操作变得简便易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性质不完全等同于二氧化硫的性质。但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为载体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还是合适的、科学的。陈老师的介绍深入浅出,让高一化学组其他老师都认识到了一位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深入思考,均深受启发。


陈荣静老师则对“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这一主题的内容进行说课。她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分析教材、学情和目标,并将据此设计的教学方案向组内各位老师汇报呈现。教学方案的思路大致如下,从氯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出发,思考结构特点,从而发现氯元素的强氧化性,这就是本节的主旨,将主旨展开,具体介绍氯气因其强氧化性而参与的多个反应。而第二个重点则是介绍次氯酸的漂白性,漂白粉、漂白液的作用原理。因此该教学设计的线索是存在形式反映结构性质,性质决定应用。

 

 

 

 

C:\Users\jz\Desktop\QQ图片20171214211117.jpg

2 陈荣静老师对“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主题进行说课

最后,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徐守兵组长做了总结,也带领全组老师对两节内容的实验设计、作业布置进行了讨论。至此,本次备课活动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