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校友之家
歌声飘过46年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每当《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在耳边响起,那熟悉而动听的旋律,深情而铿锵的歌词、朗诵词,总让我心潮激荡,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光,又回到了46年前……

197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1965年公演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度唱响。当时我在金陵中学读高二,为纪念人类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学校决定师生共同排演《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我被优美旋律中饱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震撼,和很多同学一起报名参加。在音乐老师徐美钰和郭璐的选拔组织和指导下,一支庞大的合唱队以及乐队迅速组建而成,开始排练。

演出人员全部来自南京十中爱好文艺的老师和学生,交响乐队的几十个队员也全是学生。记得指挥是我的班主任朱锦颜老师,担任朗诵的是刘开华老师和王跃进同学,女声领唱是郭璐老师、吴俊同学,女声二重唱是吴俊和汤莉同学,男声领唱是我和潘晓明同学。

学校合唱队排练特别不易。因为合唱队员来自全校各班,各班课程不同,很难在规定时间全部聚齐,排列合唱时,队伍里总有空位。而且队员们的唱歌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还要不停地开小灶为我们补习提升。作为组织和指导者,徐美钰和郭璐两位老师最辛苦,除了要组织队员、协调指挥、牵头排练合唱外,还要一对一地给我们几位领唱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

领唱的位置很特殊,也很重要。记得我领唱的是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和第六首《过雪山草地》。在给我辅导时,徐美钰老师特别反复提醒我,要注意这两首歌领唱部分的区别:前一首要唱得诙谐欢快一些,后一曲要唱得深情坚定些,这样才能准确演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吐字咬字有特别重的南京地方口音。徐美钰老师不厌其烦,一字一句地给我纠正,一字一句地教我发音发声……她还叮嘱我:要想把歌曲唱好,准确表达出作品意境,必须首先做到字正腔圆,才能声情并茂。

演出排练越困难,就越能体现徐美钰和郭璐两位老师极高的威望和精湛的艺术水准,两位老师把我们这些业余师生队员凝聚在一起,耐心指导,反复打磨,慢慢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有一定演唱水平的合唱团队。

首场演出是在学校的大礼堂。当时天气很冷,也没有空调或者暖气等取暖设备,大家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在后台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当我们站到舞台上抬头挺胸,心里激情澎湃,大家又感到有无穷的力量,浑身暖洋洋的。我们按照排练的节奏,跟着指挥的手势,一首接一首,把《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完美地演绎出来。演出一结束,大礼堂里立刻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后来,我们又应邀去了南京东方红中学(中华中学)、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现已归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港务局、南京市海军指挥学院等单位演出,也都非常成功,很受欢迎。一个中学排出一组庞大的组歌,在南京中学界首屈一指,当时在南京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花开花落,世事沧桑。如今,当年的学校演出团队的队员再也聚不齐了,只有那首歌依旧在我们的记忆里不断地回响。

岁月如歌,《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声已经飘过46年。想起当初我们排练及演出的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特别是徐美钰和郭璐两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仍旧在耳边萦绕,她们不仅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培养了我对歌唱的爱好,还教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受益终身。

感谢徐美钰老师和郭璐老师!感谢母校的各位老师!感谢我们的母校金陵中学!

龚康年(197617班)

202241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