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母亲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一六班的陈韵洁,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母亲节。

五月,携一束浅夏的骄阳,凝一缕春日的芬芳,已悄然而至。而伴随着和煦的五月风一同而来的还有我们最亲爱的人的节日——母亲节。母亲如春夜无人知晓的细雨,如黄昏穿过林间的晚风,如清晨的每缕阳光,陪伴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世界上的语言有千百种,但母亲的发音只有一种。上下唇一张一合两次,“妈妈”这个词便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一如我们牙牙学语时青涩稚嫩发出的那一声,又如我们委屈无助时略带哭腔发出的那一声,更如我们取得成就时神采飞扬发出的那一声。母亲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感情和回忆。自从1913年美国宣布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时至今日,庆祝母亲节的传统已有百年历史。而我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更是古已有之。可以说,对母亲的依恋和爱将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分享着共同的感恩,沐浴着各种各样却同样伟大的母爱。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叫做《假如母爱有形状》。这个纪录片的制作人穿越大半个中国,跟拍了12个感人至深的母亲的故事,挑选出最能代表母爱的物品,其中有请假条,水饺,手绘蛋壳等……诚然,母爱的确没有形状,只有生活的最细微处才能觅得它的身影。如果一定要挑选能代表母爱的物品,也许也只是寒冷冬日里被窝里的一个热水袋,气温骤降时书包里的一件厚外套,考试日早餐里多加的一个煎鸡蛋……诸如此类的小物品。但我们不能因为母爱无形,就忽视它的存在,甚至让它湮没在少年有时显露的叛逆心理里。有不少同学都会与母亲在这个阶段产生一些争执。比如隐私空间问题,学习与娱乐的平衡,人际交往的界限等。我们觉得母亲好像没有给我们保留足够的成长空间,而母亲又想用她的方式保护我们,矛盾便从中潜滋暗长。这时我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决,让最爱我们的人伤心,而应该坐下来同母亲理性平和地交谈,寻找对方都能包容的平衡点,这才是处理问题,维持融洽母子关系的正确方法。

如今我们正值青春,我们心高气傲,我们有蓬勃的少年意气,可是,别忘了,我们的母亲们,她们也曾年轻,她们也曾有自己的花样年华她或许曾是位职场女强人,在生下孩子后为了更好的照顾他而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她或许很喜欢旅行冒险,但尚在襁褓里啼哭的孩子将她的心思牢牢的拴在摇篮边,她或许以前很少操持家务,但有了孩子后独自在家休产假的她包下了全家的家务,左手抱孩子右手擦桌子……大多数的女性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放弃自己个人的发展而去支持孩子们的成长。其中她们所承担的巨大的责任与牺牲是我们不敢想象也无法可想的。但作为孩子的我们,有时却忽略了最爱我们的人,母亲最喜欢的一道菜是什么,你还记得母亲上一次开怀大笑是因为什么么,你还能想起母亲年轻时的样子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全部回答,其实我们并不太了解母亲 ,或者说,我们很少尝试着去了解剥去母亲称谓下的那个她,那个有血有肉的她。

上周六,学生会的成员们在校园门口将学校为大家准备的母亲节礼物康乃馨发给了同学们。当晚,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班级群里晒照分享收到花束后的喜悦之情。这一束束康乃馨成为了连接我们与母亲的爱的纽带,让我们和母亲之间的爱更加浓烈。这也正是此次活动,乃至金中一贯的教育所奉行的价值所在:将同学们培养成文质兼美的青年人。感恩母亲,从母亲节送她的一束康乃馨开始是不错的选择,但远远不能仅止步于送一束康乃馨,我们应该真正的理解母亲,将感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习惯,让母亲们每天都像母亲节一样感动。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撰稿:高一6陈韵洁  审核:赵巧林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