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清明寄哀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14)班的杨琳,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清明寄哀思  。今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在这个烟雨蒙蒙的日子里,让我们执一束菊花,静伫于碑山墓岭之前。

上周末,我与家人一同祭奠了我的外祖父“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亦纷然”,墓园里人们默然地伫立在亲人的墓前,脸上或是平静或是忧伤,祭奠事小,却足以支撑我们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对亲长的追思。清明之意义,绝非让我们沉湎于生死相离,而是要将那一份真挚的情思携于心间,仍旧向前走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亦是生命中的过客,所能走好的,便是这段生死之间的路程。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将目光落在雨花台的幽幽碑林,在那里安眠着的,正不乏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革命先烈七十年前,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七十年后,他们是华夏不朽的英魂,他们永远的留在了那个年代,以血肉之躯,守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上上周我校高一全体同学步行至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群雕,我仔细地数了一下,这组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九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在此安眠的烈士牺牲在新中国的朝阳已经升起的清晨。在这里倒下的战士们,许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16岁的肩膀在弹雨下撑起不倒的红旗的时候,当铁一般的脊梁在铁丝网上架起前进的踏板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他们在最后的关头的语言和思想,但这行动本身已经表达了那根本的信念: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革命先烈们虽然壮志未酬,未能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冉冉升起,但他们为革命而洒下的热血,将永远浇灌着中华民族解放胜利的鲜花。我们有幸,有着这样英勇的开拓者;我们有幸,有着这么多高风亮节的革命先辈。先烈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先烈精神,殷殷在怀,不敢或忘他们虽然已经长眠于地下,但是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

先烈们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浇灌着人民的幸福之花;他们用自己宝贵生命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而将目光放近,仍不乏有于清明节值得祭奠之人:君不见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曾于97岁高龄坚持登台授课;君不见著名高温气体动力学家 吴承康先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提携后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君不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院士执教60载,桃李座春风已培养了5位院士;君不见“改革先锋”厉以宁,开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积极倡导经济体制改革,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引用淮上的一段话作结“我们怀揣火种走过黑暗长夜,跨过战友的遗骸,踏过荆棘和深渊,最终在累累尸骨上重新点燃了种族延续的火炬。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不需要历史来记载功勋,也无谓那些空虚华美的称颂;只要山川河流、千万英灵,见证过我们前仆后继的跋涉,和永不放弃的努力。”致敬逝去的英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撰稿:高一14班杨琳  审核:赵巧林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