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都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就在昨天,我们迎来了第一百一十个母亲节。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现在流行于很多国家,全世界的母亲的心始终一样,那是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我们需要这么一天来尽情感受爱,表达爱。这是生活的仪式感,它的意义在于:它能将平铺直叙的生活分为一节一节,每一个节点便是一种期盼,一份动力,是和平淡生活的一场对峙。冰心说“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在所有的情感中,唯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最为纯粹,不掺杂功利。
那么今年母亲节,同学们有没有表达最真诚的感恩呢?还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大家都知道母爱,却总是忘了母爱。因为它太普遍了,它平凡地于世界各地,它平凡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误区,那便是将常态化的事物视作理所当然,比如和平的时光年复一年,便不再为之快乐;苦难的日子日复一日,便不再为之愤怒;弱势的群体太过庞大,便不再予以同情……我们要同这种思维模式斗争,绝不能对母爱麻木。我们要主动发现爱,这并不需要什么忽然生病的雨夜,只需平时多留心一些,就会惊觉母爱是本写不完的书:有同学说妈妈不懂医学却能预言他的生病,不懂心理学却能识别他的谎言;有同学说妈妈表面上唠叨她搞小发明影响学习,背地里却默默准备了材料,测量好了所有数据;有同学说妈妈收拾行李总是最慢的,出门后却会变成他的哆啦A梦,掏出他需要的各种物品;还有同学说,妈妈曾陪她去一家她心心念念的网红餐厅,排了很久的队。她担心浪费太多时间便说算了吧,妈妈却拽住她的手说“没关系呀,你想吃我们就慢慢排。”终于进了餐厅,妈妈先点了一束花,说这是耐心等待的礼物。她说她当时看到了花一般的,盛开的妈妈……这份爱是如此普遍如此平凡,它也正因为这平凡而伟大。
母亲节不过是一个提示器,而感恩应该成为我们的常态,亦如这平凡的母爱。千万不要借口来日方长。前段时间高一经历了分班,很多人才意识到自己的班级有多么可爱,后悔没有早点珍惜朝夕相处的时光。既然改变不了过去,何不抓住当下,去珍惜我们习以为常的温暖?有人感慨:那年背井离乡去,故乡再无春夏秋。意思是说只有过年才能回一次家。相信同学们多多少少也都想在未来四处闯荡一番。仔细想想,已经高中的我们,能长久待在妈妈身边的日子还有多少呢?所以试着去站在“得到”的对立面“失去”去思考,正如哲学家“直面死亡”才能发掘生命的意义。已经成年或快要成年的我们,能不能开始肩负起责任,主动体谅和分担妈妈的情绪?我们可以在细节处做得更好,或许是对她说早安晚安,或许是开饭时笑着从房间走出来,或许是吃到好吃的零食会想着给她留一些……为什么中国本没有母亲节?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是将孝心蕴含在每一天里。在稍显浮躁的现代社会,母亲节提醒着人们将这份珍贵的传统延续。有人疑惑既然妈妈知道自己爱她,重复地表达爱又有什么用。是的她当然知道,但有关爱的话题,不该局限于逻辑层面的有用无用,它更是感性的、热烈的、肆意绽放的。你一定还记得,收到康乃馨时她的笑颜。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金中充满爱的氛围下,我们不断培养感恩的能力,大家一同举办了有蛋糕奶茶的感恩班会,重温相伴时光的班主任节,留心陌生人善意的感恩主题国旗下讲话,再到这次,学校为每个人准备的鲜花。每一个脚步都有意义,日子里的细密和跌宕都会被如实唤醒,变成甜蜜。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啊,祝您永远健康幸福。
撰稿:高一5班陈馨悦 审核:赵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