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共建校园文明,保护洲岛生态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一(14)班的陈彦熙,很荣幸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周一与大家见面,进行国旗下的分享,分享题目是《共建校园文明,保护洲岛生态》。

虽然江心洲校区开学仅有半月的时间,但我想大家或许已经在我们的校园里遇见了不少可爱的小生灵,它们或是于操场的草坪间浮现,或是忽然在宿舍的一隅冒出,又或是意外的闯进课堂,在略显枯燥的生活里带给我们无限的趣味。如果年少的鲁迅在我们这个校区度过他的童年,我想他笔下的“百草园”里的生灵会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我想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们艺体楼负一层的人造瀑布处,我心里一直认为那里是学校最漂亮的一处地方,楼梯两侧从上至下种着迷迭草,柳兰,黄金万年草等植物,位置层次不齐,色彩丰富和谐,水池里的紫色睡莲聚在一处安静地开放,真是“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那里最近入住了新房客——十几条小金鱼。午饭后我总会设法经过那里去看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圆滚滚的身子游起来时却极为矫健灵活,金鱼不同于锦鲤或是锦鲫,总是像一只吃不饱的猪,看到人来便猛冲过去,争相张开嘴,很是吓人。金鱼更像是小精灵,不食人间烟火,也许有些透明的身子赋予它们这种灵气吧。我曾经看过一本名为《绝叫》的社会派推理作品,女主角铃木阳子的幻想中金鱼是她死去弟弟的亡灵,象征着她孤独绝望的精神状态,我想作者如此设计便是注意到了金鱼身上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仿佛于阴阳两界来去自如,不受拘束。

在金江还有很多充满魅力的生灵,譬如高扬着脑袋的猫咪。闪耀着金属光泽的步甲虫,色彩艳丽的蝴蝶,甚至是突然跳上作业本的不知名的小虫,它们还带着不与人久居的野性,常能引发我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的故事,是我与一只蜘蛛的奇遇。

在上周三晚上去往阶梯教室自习的路上,我意外地在教室外的树下,发现了一张堪称完美的蛛网,蛛网的建造者十分会利用有利的地形,将蛛网织于三根树木支撑架之间,结实稳固,便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如同射击用的靶子一般,一圈一圈,由密至疏地展开,结构精美,布局整齐而有规律,而建造者正居于蛛网正中央,从容地欣赏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展开的大网上,四处可见失去挣扎的小飞虫,充作战利品。位于树底的灯光打在蛛网上,向我展示的这位不起眼的蜘蛛并不平凡的作品,自然赋予它不朽的能力,而它则日夜不辍地织出这样的大网,行其生存之道。我想我们也许就是一只正在织网的蜘蛛,合适的学习方法是我们的支撑架,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构成这支网上的一根丝,只要不停下脚步,终有蛛网结成的一日。

英国诗人德莱顿说过:“艺术也许有谬误,但自然是没错的。”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是在自然绝妙的安排下平等地生活,各行其道,互不干涉。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又会联想到太阳系行星的公转轨道,想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我想这就是所谓“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自然的教诲”。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里,我们不只是在欣赏自然,更要去想着融入自然,学习自然,成为其瑰丽与雄奇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不断拼搏,拼出金中学生的一派蓬勃生机,一股锐意进取,一片广阔天地。

最后,我想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我们有幸在江心洲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学习,理应珍惜一草一木,善待这里的每一种生灵,在自然的滋养下思考自我,提升自我,获取内心的平静与发展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撰稿:高一(14)班陈彦熙  审核:王友伟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