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呵护明眸,防控近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分享的话题是:呵护明眸,防控近视。

《诗经》中有两句描写眼睛的诗句一直传颂至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两句诗赞美了一位女孩子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眼睛。而在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也有对眼睛极力颂扬的描写,例如文本是这样描写男主人公达西的英俊帅气:“他的眼睛多么美好啊!那是他唯一的一项优点,可是足以弥补过去的任何缺欠。”读到这样纯美的文句,作为一名医生,今天在这里禁不住想跟大家谈谈保护眼睛这个话题。
    同学们都知道眼睛被誉为是心灵的窗户,平常我们行走骑车、读书写字、识人辨物、下棋打球、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它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欢乐与幸福,但是,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一双健康的眼睛,你还能拥有这些幸福吗?
    国家卫健委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各年龄段近视总发病率为52.7%,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0.5%,其中17.6%为高度近视。近视超过600度即为高度近视,它会引起眼部病理性改变,如视网膜脱落、出血、继发眼高压等,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致盲。各种眼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预估未来在总人口中大约有9.6亿近视人口,若无有效控制,未来将至少有11亿近视人口。因此,防控近视,迫在眉睫。防控近视,我们可以从“光线”“眼操”“习惯”这三个方面入手:        

1、光线:始终保持教室内充足的光线,光线不足时要及时开灯。读书写字时,光线应从左前方照射,避免阴影遮挡视线。

例如我们金江校区教学楼二楼楼道灯原来使用的是延时开关,很短的时间内灯会自动熄灭,楼道变黑,教室里也感觉暗了很多,现在换成了普通的单控开关,这样晚上楼道灯火通明,给同学们在楼道看书或者和老师交流都提供了充足的光线。

2、眼操:每天坚持正确到位地做好眼保健操,以起到放松眼部肌肉,保护眼睛的作用。我们在检查大家做眼保健操的时候,非常可喜的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做。我想再提两个要求:1.之前不重视眼保健操的同学要重视起来,每天两次,高中坚持三年,一定有成效;2.一定要按照标准做,做到位。例如穴位要找准、力度要到位,以略有酸胀感为宜。

3、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1)坐姿习惯:读写姿势要端正,背部要伸直,颈部保持直立,做到“三个一”,也就是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距笔尖一寸,身体距桌子一拳。我实地调研了一下,每个班都有10%左后的学生坐姿不正确,主要表现有驼背坐,低头趴桌子坐,胸口紧贴桌子坐,跷二郎腿坐,身体侧弯坐等等。军训期间我也发现很多学生因长时间读书写字坐姿不正确导致颈椎病致使头晕不适。

2)握笔习惯: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至45度之间;握笔的拇指与食指相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大约13厘米)。坐正时,眼睛能看到笔尖是检验握笔姿势正确的一个方法。不正确的握笔姿势要随时纠正,例如勾腕型即手腕内勾,这种危害性最大,翘腕型即手腕悬空,没有立在桌面,还有埋头型即食指压住拇指,容易挡视线,在看不见笔头的情况下,只能被动低头,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驼背。

3)走路习惯:走路和乘车时也不要看书,不躺着看书,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4)电子产品习惯:据教育部和卫生部统计,高中生眼疾率达85%。专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研究显示,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时间每增加15分钟,平均近视分别增加28度和33度。我们建议非学习目的,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出于学习目的需要操作电脑时,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和坐姿的端正。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建议不少于50cm,且略低于视线。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也应不少于33cm。观看3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5)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6)运动习惯:每天上下午大课间及体育课时同学们要多做户外运动。每节课间,也可以走出室外,向远处眺望,使眼睛得到休息,调节视力,解除疲劳。

    7)饮食习惯:平时吃饭不挑食,多吃鱼类、蛋类、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做到饮食多样化,少吃糖果和含糖高的食品,合理安排我们的饮食结构,从饮食中获取充分的营养物质。
     做到以上“光线”“眼操”“习惯”这3点并不难。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保护眼睛同样贵在坚持。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教育是近视防控中的最重要环节,同学们要做自身健康的责任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科学用眼,就能保护视力,防控近视。最后我想用雨果《悲惨世界》里描写冉阿让眼睛的一句话和同学们共勉:眼睛在眉毛下炯炯发光,正象荆棘丛中的一堆火。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这样明亮、热情的双眼。

谢谢大家。

撰稿:范翠艳  审核:王守明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