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7班的管妍清,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天,这是让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

10年前,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2023年12月13日,就是两天后,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既是对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更是告诫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既然不愿这般悲痛之事再度发生,便须记住这耻辱,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历史,纵然令人痛心疾首,可如今所能做的事,只有注目当下。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所以珍爱和平,这绝不是,也更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和平需要付诸行动。自今年11月中旬起,社会各界陆续开展“紫金草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和平之夜”接力诵读活动等。这是国家,社会的行动。

一部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不强,则受辱,历史重演;青年不强,则国不强,积贫积弱。青年人是民族未来的脊梁,而高中生则是国家的后备力量。金陵中学的高中生也需要传承发扬金中学子的爱国精神。南京沦陷前夕,在金陵中学校友杭立武先生等中外人士的倡议下20多位国际友人和1500名中国义工挺身而出,在南京市中心筹建了安全区。他们守望相助,为成千上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无私的救助和护卫,从而使他们在这场浩劫中免受日寇的蹂躏和屠杀。这是杭立武校友的金中精神。而时任金大附中难民收容所所长,兼任安全区第二区区长的姜正云校友,则领导着80名义工,先后救助了约1万5千名难民。杭立武和姜正云校友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作为新一代金中人的我、金中人的我们,需要坚守和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当下的和平,我将认真对待历史课上一件件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天地泣鬼神之事,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深重的,而这份教训需要所有中国人记住。需要直面历史,牢记历史的,更不止有我,还有一批批的金中人,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此,我发出号召——认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需要认真对待历史课带来的启发与思考,不忘过去,以过去为进步的阶梯,传承经验与教训,为开创和平未来贡献力量。

在不久前,历史组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金陵中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丛葬地”祭扫活动。这正是在告诫我们,学习历史,牢记历史不只是为了我们个人的美好未来,更是为了祖国的和平未来。认真上好历史课,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方面的学业,还是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出心出力。而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和平才可以长久。祖国的强大是个人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每个人各自的发光发热,更代表着祖国的光明前景与希望。

希望在将来,新一代金陵中学的学生将继续为国家以及世界的和平状态尽一份力!最后,让我们共同发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祈愿!谢谢大家!

撰稿:高一17班管妍清  审核:王守明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