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德心两育  | 国旗下讲话
守护地球家园,共筑绿色未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明天,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提到地球,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太空中孤独的蓝色星球,还是我们日常穿行的大街小巷?是尽收眼底的四季更迭,还是挂在嘴边的气候变化?在我们学地理的人眼中,地球称得上是一个完美协同的系统。从板块运动的轰鸣到三圈环流的平衡,从珠穆朗玛峰的壮阔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邃,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的极光到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生成的流星雨,每一个取景框中的美好画面都是自然法则的具象化表达。于我们而言,地球就是美好而可靠的家园。也正因如此,今年世界地球日将宣传主题定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就给出了我们的答案: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也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二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念早已从浙江走向全国,中华大地处处发生着动人的绿色故事:浙江安吉余村这个仅有1000多人口的小山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闻名全国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长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后,渔业资源逐步恢复,江豚的食物得以增加,种群数量也随之恢复;甘肃省古浪县常年饱受腾格里沙漠侵袭,三代“治沙人”先后完成治沙造林28.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志着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开辟出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前几天,“黄河水不黄了”这一词条冲上热搜,这正是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坪、梁、峁、坡综合治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科学配置,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创造生态效益的最佳绿色发展案例。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发展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庄严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真正的大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守护地球家园、共筑绿色未来呢?在校园生活中,当你准备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前,是否愿意多花1分钟进行垃圾分类,为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尽一份力?当你排队打饭时,是否愿意多说一句“阿姨,饭太多了,我吃不完”,为节约粮食尽一份力?当你打开班级的空调之后,是否愿意把它调至适合的温度,并在每晚离开教室前检查一遍所有电器是否关闭,为节能减排尽一份力?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珍爱地球,就是体现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当我们能够把意识变成行动,就能以守护者的姿态让我们身处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在社会生活中,每次出行前,我们能否践行“3510”原则?即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每次购物前,我们能否自备购物布袋,进而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每次洗手前,我们能否控制好水流大小,提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当我们在心中认同“生态文明与我相关”时,才能真正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应只在世界地球日。让我们从身边事做起,从身边人影响和带动起,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撰稿:高二(4)班 聂麟翔  审核:王友伟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