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档案:001
姓 名:陈 桢
生 卒 年:1894-1957
在读时间:1911年-1914年就读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学家、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国动物遗传学的创始人和动物行为学、生物学史研究的开拓者。
主要成就:
中国动物遗传学的创始人和动物行为学、生物学史研究的开拓者。在金鱼遗传、蚂蚊行为和生物学史研究上获重要成果,30年代所编著的高级中学《生物学》教科书,影响数代人,对我国生物学人才培养和中学的生物学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院士寄语:
要重视上好实验课,以训练自己独立操作的能力和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院士档案:002
姓 名:王家楫
生 卒 年:1898-1976
在读时间:1917年毕业于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动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主要成就:
他创建了中国原生动物学、轮虫学研究,是中国原生动物学的奠基人。自1934年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 所所长起至1976年生命最后一息,40多年来一直肩 负所长重任,为我国淡水生物学研究事业辛勤操劳一生。共完成论著39篇,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学大会奖等。
院士寄语:
科学研究要不怕困难。当年我执意要把研究所迁到条件比较困难的千湖之省--湖北,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原生动物研究。
院士档案:003
姓 名:诸福棠
生 卒 年:1899-1994
在读时间:1918年-1919年就读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儿童保健、营养和医疗工作;1931年在美期间,他在世界上首创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成功提取胎盘球蛋白,挽救了千百万儿童的生命,震惊世界;1937年到1942年,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儿科巨著《实用儿科学》,是儿科临床、教学、保健、科研的经典参考书;他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首批学部委员。他被尊为我国儿科学的奠基人、中国儿科之父。
院士寄语:
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该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或小家庭的发展,而应当对人类永远前进的理想起到一定的,虽然是微小的作用。
院士档案:004
姓 名:戴安邦
生 卒 年:1901-1999
在校时间:20世纪20年代在金陵中学任教
学术身份:
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成就:
戴安邦是中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配位化学学科骨干。他也是中国著名化学教育家,坚持教学70余载,率先提出了“全面化学教育思想”,一直以来对中国化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院士寄语:
科学理论之可贵,不仅在其能总结和解释已知的事实,而且在其能用于推测未知的事实并能指导进一步实验和生产实践。
院士档案:005
姓 名:侯学煜
生 卒 年:1912-1991
在读时间:1929—1931年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中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植被地理分布,主张山地垂直地带性服从水平地带性规律,为所著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中国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农业植被制图创世界先例;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大力宣传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院士寄语:
在金中,我还选读了一门讲演课程,这门课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演讲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事前准备得是否充足。这一教导,对我一生的学术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院士档案:006
姓 名:汤于翰
生 卒 年:1913-2014
在校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世界著名医学家,癌学专家。先后被荣授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国际外科医学院院士、美国胸腔科医学院院士、美国心脏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心脏科医学院院士和香港医学研究院院士。
主要成就:
在防治癌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突出贡献;此外,还先后获比利时国王利奥博勋令骑士和法国国家荣誉兵团骑士等荣誉。精通数国语言,著述甚多,80岁后还潜心研究,忙于撰写巨著《现代医学史》。
院士寄语:
博学守仁 悬壶济世
院士档案:007
姓 名:陈梦熊
生 卒 年:1917-2012
在校时间:1930年-1936年就读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中国水文地质事业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毕生致力于建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的新学科体系,他不断地行走在中国的地质空白地带,用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为中国的水文地质事业书写了一段在艰难中成长的辉煌篇章。代表性著作有《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研究》《中国地下水论文选集》等。
院士寄语:
我在金中六年,由十分瘦弱的身体,锻炼的比较强壮,后来我从事是地质勘探,经常在崇山峻岭中跋山涉水,或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沙漠日行数十公里,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院士档案:008
姓 名:杨 槱
生 卒 年:1917-
在读时间:1930—1932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船舶设计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杨槱院士是中国当代船舶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船舶设计学科的开拓者、造船工程经济理论的开创者和中国船史研究的奠基者,被誉为“船界活化石”。杨槱还是中国船史研究的开创者,他积极致力于船舶史教育研究。晚年致力于科学普及读物的写作,期望以余生之力,为传播船舶与海洋知识、弘扬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丰功伟绩,以增强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们的海洋意识。
院士寄语:
勤奋乃立业之本,好学乃知识之源。
院士档案:009
姓 名:吴仲华
生 卒 年:1917-1992
在读时间:1933—1935年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工程热物理学科创始人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
主要成就:
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吴仲华参与国家能源动力战略研究与决策,倡导总能系统与能源战略构思,对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和能源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牵头创立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推动了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
院士寄语:
要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同时重视科学实验。
院士档案:010
姓 名:林同骥
生 卒 年:1918-1993
在读时间:1933—1937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在弹性力学研究中获得了不同厚度和不同弯度的翼型截面柱体圣维南扭转和弯曲问题的精确解析解。在稀薄气体的研究方面,为在滑流领域利用皮托管测量总压提供了理论依据。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暂冲式超声速风洞和气源系统。提出的端头热应力匹配问题和相应研究,为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弹头防热材料的选择和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烧蚀图像的研究为我国洲际导弹的防热设计作出了贡献。
院士寄语:
对科学的热爱,献身和勤奋是最重要的,科学上的成就与所花的精力和时间成正比。
院士档案:011
姓 名:陈学俊
生 卒 年:1919-2017
在读年代:1931年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中国多相流热物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陈学俊是中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筹建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
院士寄语: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不是美国,也不是伦敦,而是我们的中国,那里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山水大川下的绿林,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院士档案:012
姓 名:黄孝宗
生 卒 年:1920-
在读年代:1938年毕业于金大附中
学术身份: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级航天科学家和火箭专家,美国NASA阿波罗登月计划火箭推进系统总工程师、美国航太推进系统公司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
20世纪50年代他参与美国二次大战后的新兴航天工业,60年代参与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成功计划。美国太空总署颁给他“阿波罗土星登陆月球计划功绩奖”和“太空实验室计划功绩奖”。其后他继续参与研发航天飞机、各型导弹、太阳能发电厂、船用喷射推进器等系统,在海陆空各方面均有特殊成就,是世界公认的火箭与航天领域的权威。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将他列为“二十世纪杰出科学家”。
院士寄语:
我之所以永无止境地读书,终生致力于高科技,无怨无悔,是因为深信科技可以强国,科技可以兴国。
中国要实现中国的科技强国梦,就必须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院士档案:013
姓 名:徐僖
生 卒 年:1921-2013
在读时间:1937—1938年就读万县金中
学术身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分子材料学家,中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成就:
在国际上首次发明生物质塑料—五棓子塑料,开创了高分子材料制备新领域,研发并工业化我国第一个自制塑料,创建我国第一个塑料厂,创办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撰写我国高校工科第一本高分子教科书,成为了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奠基人。创建和发展高分子力化学新理论、新技术,是国际高分子力化学的引领者之一。提出高分子材料系统用于油田开发的思想,发明了系列新技术,是我国油田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开拓者。对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院士寄语:
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我的最大心愿是:我们的祖国富裕强盛,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院士档案:014
姓 名:钱宁
生 卒 年:1922-1986
在读时间:1936—1939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水利工程学家,水利泥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及治理,河床演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他对黄河、长江的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并创办了英文版《国际泥沙研究》杂志,加强了同各国学者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泥沙科研工作的发展,1985年被表彰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6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
院士寄语:
要有为科学、为祖国建设的献身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而又富于开创性的学风。
院士档案:015
姓 名:吴中英
生 卒 年:1922-2013
在校时间:1936年-1937年就读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防空导弹及自动驾驶仪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通讯院士、院士。
主要成就:
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多种防空导弹的设计和研制,特别是为中低空防空导弹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防空导弹控制系统设备的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院士寄语:
推动我国导弹技术与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院士档案:016
姓 名:吴旻
生 卒 年:1925-2017
在校时间:1937年就读金陵中学初中
学术身份:
著名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家,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组,是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并在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首倡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并推动和组织了我国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他还积极推动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院士寄语:
做科研就是要做他人没做过的事情,总跟在人家后面跑,那还叫什么科学研究?
院士档案:017
姓 名:周镜
生 卒 年:1925-
在校时间:1940年-1942年就读于南京鼓楼中学和同伦中学(金陵中学在抗战时期留守南京的师生创办,抗战胜利后更名“金大附中”)。
学术身份: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我国铁路路基土木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他的一生致力于铁路路基的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与创建了我国铁路系统第一个土工试验室,并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为铁路系统的土工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规范。他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1993年,荣获首届詹天佑成就奖。
院士寄语:
做学问,就像修铁路,一定要打好基础。
院士档案:018
姓 名:经福谦
生 卒 年:1929-2012
在读时间:1946—1947就读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完成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并在内爆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和地下核爆超高压物态方程实验攻关中作出了一定成果。经福谦是中国著名的爆炸力学和高压物理学家、中国实验内爆动力学和动高压物理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院士寄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在你们的肩上。
院士档案:019
姓 名:吕敏
生 卒 年:1931-
在读时间:1942—1947年就读金中
学术身份:
核物理学家,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军备控制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曾任新疆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基地科技委主任,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多次参加我国核试验,为提高我国核试验物理诊断水平,建立较完善的诊断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院士寄语:
我在金陵中学学习了五年,老师们突破教学内容的束缚,教学方法灵活自由,这对我学好英语口语和数、理、化很有益处,对我养成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很有帮助。
院士档案:020
姓 名:齐康
生 卒 年:1931-
在校时间:1944—1949就读南京同伦中学和金大附中
学术身份: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他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在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与教育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最早参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研究及相关的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研究,在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齐康院士首次提出了宜居环境整体建筑学理论思想,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荣获“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
院士寄语:
回首少年时代,我要感谢金中培养了我自学的习惯,特别是阅读书籍的习惯。书中叙述的是过去,但也有理想,像一盏明灯,照耀我以后包括今天的历程。
院士档案:021
姓 名:刁锦寰
生 卒 年:1933-
在校时间:1946—1947年就读金大附中
学术身份:
著名统计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他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经济计量学与统计学讲席教授。他还是泛华统计协会的创始人及第一任主席,是美国统计学会高级会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同时还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意大利、西班牙、台湾等中央银行研究部门的学术顾问。
院士寄语:
统计学的基础是数学,统计学本身就是数学,应当认真学好数学。
院士档案:022
姓 名:李正邦
生 卒 年:1933-2017
在校时间:1949年-1952年就读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中国特种冶金学术带头人,电冶金学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他长期从事电渣冶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电渣冶金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代工业电渣炉,并在液渣启动、液位控制、连续抽锭和二次冷却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曾任安徽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双聘院士,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部学部委员等职务。
院士寄语:
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有一种使命感,认为勤苦治学是“人间大道”。我似乎是一个过河卒子,“有进无退”。
院士档案:023
姓 名:戴尅戎
生 卒 年:1934-
在校时间:1946—1949年就读金大附中
学术身份:
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曾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的骨科专家,长期致力于骨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重视医学与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的交叉研究。最早在国内系统开展骨科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研究,对不同力学环境下骨的生物学与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用于人体内部,研制成功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用于骨折内固定。他擅长各种骨科疑难、复杂疾病,特别是关节疾病与损伤、人工关节、骨缺损与骨不连等疾病的治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院士寄语:
公爵因为偶然的出身而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
院士档案:024
姓 名:陈定昌
生 卒 年:1937-2020
在校时间:南京十中1955届校友
学术身份:
我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他是我国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反导及制导雷达技术的杰出专家,是我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参与了防空体系的研究,并在三代防空装备的研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他为推动我国空天防御体系能力建设,为信息化条件下新质杀手锏装备研制,形成制衡强敌的战略威慑能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院士寄语:
业精于勤,学贵于思,求真务实,创新为源。愿青年工作者能善于凝练和解决人文社会与科学技术问题,为人类进步和国家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院士档案:025
姓 名:赵振东
生 卒 年:1942-
在校时间:1961年高中毕业于南京十中
学术身份:
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长期以来从事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育成5个高产优质面积主推小麦品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首席专家,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齐鲁时代楷模”等荣誉。
院士寄语:
最高的山头,永远是下一个。
院士档案:026
姓 名:祝世宁
生 卒 年:1949-
在校时间:1968年毕业于南京市第十中学
学术身份:
功能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凝聚态物理学科主任。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拥有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 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等。
院士寄语:
我感谢金中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我在19年磨一剑的科研征程中,能胜不骄、败不馁,解析一道道方程,一个个理论模型,一套套实验方案,向科学高峰攀登。
院士档案:027
姓 名:田刚
生 卒 年:1958-
在校时间:1974年在南京十中高中毕业
学术身份:
著名数学家。美国国家基金会活特曼奖和数学维布伦奖获得者,是世界微分几何学领域公认的青年领袖,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在复几何、几何分析及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率先证明了著名的Yau-Tian-Donaldson猜想,建立了自对偶Yang-Mills联络与标度几何间的深刻联系,启动了用Ricci流方法研究双有理几何的解析极小模型纲领,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院士寄语:
我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不是天才,关键在于努力、在于兴趣,在与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
院士档案:028
姓 名:顾宁
生 卒 年:1964-
在校时间:1980年就读南京市第十中学
学术身份: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学家。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AIMBE,Fellow),是纳米医学材料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
主要成就:
担任国家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两任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主持人。从事分子功能材料薄膜、纳米加工以及纳米材料制备、表征、及其在生物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项。
院士寄语:
我们的青年学子应尽早立大志,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生命将更有意义!
院士档案:029
姓 名:韩亦苹
生 卒 年:1965-
在校时间:南京十中1983届校友
学术身份:
微生物学专家,2022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她始终致力于研究致病菌和人体的相互作用,在早产,死胎和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韩亦苹率先提出了“移动的微生物”的学说。
院士寄语:
遥祝母校在百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焕发生机,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优良传统,为祖国、为民族孕育、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才。
院士档案:030
姓 名:鲍哲南
生 卒 年:1970-
在校时间:1981-1987年就读于南京十中
学术身份: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一直致力于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是美国最优秀的女化学家之一。2011年,她被评选为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科学研究领域内的获奖者。2017年,鲍哲南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院士寄语:
我还想对青少年朋友们说,希望你们会选择科学研究作为你们将来事业的目标,我们现在的社会面临很多能源、环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科学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院士档案:031
姓 名:陈迎迎
生 卒 年:1970-
在校时间:1981年-1987年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中学
学术身份: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NAI Fellow),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 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Member)。现任罗格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系主任、终身正教授和讲座教授。
主要成就:
她是无限感知,定位系统,以及移动安全研究领域的先驱者。是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AAIA Fellow)。也是现任美国五大国家无线网络实验室之一,无线信息网络国家实验室(WINLAB)负责人。
院士寄语:
衷心地希望现在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这么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环境,努力学习以后可以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发光发热!
院士档案:032
姓 名:刘恺
生 卒 年:1971-
在校时间:金陵中学1989届校友
学术身份: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院士。
主要成就:
从事磁性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荣获美国Alfred P Sloan奖研金
院士寄语:
人生的修炼就是修自己,要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要坦然处之。逆境时意志力要坚强;失败时不轻言放弃;烦恼时保持乐观。每一种境况,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和考验,都是人生的修炼。
院士档案:033
姓 名:吴春颖
生 卒 年:1976-
在校时间:1988年-1994年就读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从事道路交通相关科研与工程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她主持完成了江苏省科技项目近20项;累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完成了专利申请30余项;完成了2部江苏省地方标准的编制,参与了住建部标准《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编制。
院士寄语:
如今在工作岗位上,我也一直秉承金中的精神,勤学乐道,希望能够做行业的探路者,造福行业与社会。
院士档案:034
姓 名:徐蓁
生 卒 年:1979-
在校时间:1991年-1997年就读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学术身份: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AI)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终身教授,组织碎裂术发明者兼HistoSonics联合创始人。国际超声治疗学会董事会成员、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附属杂志编辑等。
主要成就:
其研究重点方向为超声治疗,一直致力于超声组织切除术(histotripsy)的研发,是该技术的主要发明者之一。她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组织切除术可以有效并且安全的用于血栓清除、肝癌治疗及脑部疾病治疗。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一种无创且无痛的治疗方案,还可能与免疫疗法相结合,为癌症治疗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
院士寄语:
要先去大胆尝试,并尽力做好,在一次次努力中得到积累与提升,才能知道自己要如何选择,走上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