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省劳模南京市金陵中学江敏老师
在百年名校南京市金陵中学,江敏老师是一位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好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她是一位可敬的知心朋友;在同事们的眼里,她是一位可近的事业搭档;在家长的眼里,她是一名出色的教育专家;在领导的心目中,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辛勤耕耘者。近年来,从不计较名利的她连年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表彰和奖励:1997年被评为第二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获得金陵中学“耐程康”教学奖。2001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三八红旗手”。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称号。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爱学生胜过一切
江敏今年43岁,个子挺高,她1985年从南师大化学系毕业后就开始到中学当化学老师,1993年调到金陵中学,现任金陵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她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已经默默耕耘了21个年头,但她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她是一位具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她对教育的探索,不是功利的,而是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准备。”这是金陵中学校长丁强对该校江敏老师的评价。
对江敏来说,每天她最关心的是她的学生。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江敏不会把自己当成一名严肃的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甚至是合作者。在校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场景:江老师碰到一个学生后和他边走边聊,一会又有两三个学生围—了过去,再过一会甚至有六七个学生围在身边。她以自身的言行作为学生的表率,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热忱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引导他们以一种健康向上的、乐观的心态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以及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挑战,赢得到了同学们的信赖。
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她经常会从家里烧些东西带给住校的学生,或买些小礼物奖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记得有一位高二的住校学生,家境不是很富裕,妈妈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临近物理竞赛的时候,由于紧张,这位学生同学的精神接近于崩溃,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就会在地上打滚。江老师知道后就天天找他谈心,让他缓解压力,邀请这位同学到家里做客,让他知道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的过程。让他体会到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是特别在意分数了。后来这位同学经过努力获得了物理、数学两门竞赛的全国一等奖。
多年来江敏在班级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科学化、民主化。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她摒弃那种只顾眼前不出事的高压式管理模式,不像个别班主任那样一味靠严盯、死守、重罚来管理学生,她管理班级靠的是智慧,是先进的理念。她十分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充分信任班干部,多方指导点拨他们工作方法与技巧,放手让班干部自行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
江敏经常会带她的学生走出课堂放松心情。她带的高三班级,能在紧张的复习迎考中忙里偷闲,组织到梅花山赏梅、明城墙放风筝、去南京博物馆了解历史……今年高考“二模”考试结束后,江敏还会带学生去中山植物园。江敏说:“并非只有在书本上才能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这句写赤子难报父母深恩的诗,有不少学生把它写进给江老师的信中!学生家长们说:“江老师比我们更了解孩子,比我们更关心孩子,把孩子交给他,我们一百个放心!”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凝聚力强,学习氛围浓厚,在这样的班里学习,学生心情舒畅,有热情、有信心、有追求、有干劲……。
忙工作不顾一切
在金中的校园如果打听谁最忙,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江敏”。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永远是一位忙人,因为她手中总有忙着的事。她长期担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竞赛辅导,举办新课标培训,开学术讲座等等,一直都是在超负荷工作。江敏家住江宁,离学校很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按时下班过,经常会错过了最后一班公共汽车。晚上在学校不是与学生交流思想,就是义务辅导学生。在高三任教的时候,高一与高二的同学有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也都会找江老师商量。
金陵中学高三的讲义都是老师自编的,其中化学复习讲义有400多页,每一页都经过江老师的认真审核和验算,汇总的任务总是由她承担。白天教学解决学生问题,晚上搞讲义经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在出租车上也在出讲义。每个月江老师打的上下班的次数经常比坐公车上班的次数还要多,从来没有向学校报销过。
江老师对化学组老师要求很严,比如要求“试卷批改不过夜”,今天考试,无论考试是期末考试,还是一次小测验,江老师都带领老师们在当天就将试卷改出来,无论改到多晚。学生第二天第一节课就能拿到改好的卷子,他们也非常惊讶与感动。我们一改卷子,经常到晚上10点多钟,直到管理人员过来催着要锁门了。
她除了在金陵中学担任化学教研组组长和班主任外,还是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南京市化学教学中心组成员,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321”课题协作组成员,南京市业余化学奥校的教练员。1997年被选为鼓楼区十四届人大代表,南京市市容卫生检察员。2006 年,被推荐参加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江敏同志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了江苏教育电视台的高考咨询热线(化学科)的现场直播工作。另外还被邀请参加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化学学科教学标准(含教材)》的制定与编写中的部分相关任务。2003年防治“非典”的紧急时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南京市空中课堂部分高三化学复习课程的录制工作。在南京市中学化学教学界,江敏老师经常开设学科讲座,协助市里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她从1997年3月以来,向来自全国各地、江苏省和南京市的老师开设过的专题讲座有十数次。另外还部分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硕士生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
爱家人忠孝两全
江敏老师至今未婚,为的是要照顾智障的弟弟和年迈的父母,亲情的牵挂和拖累,使她无心独自成家。她对弟弟的关心无微不至,从衣食起居到休闲旅游,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2003年10月,江敏老师最疼爱的弟弟因哮喘在重庆旅游途中突然去世了,在极大的悲痛中她给弟弟办完了后世。就在此时,又一噩耗传来,江老师的父亲又被查出得了癌症。人们都害怕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是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她白天一如既往地上班,晚上到医院陪护老父亲。当时她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要让爸爸在有生之年住上大房子(当时她们一家四口挤在不到30平米的房子里)。”
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年又是学校化学组最缺老师的时候,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高三毕业班缺化学老师,作为教研组长的江老师毫不犹豫的扛下了这份重任。当时在工作上,她的工作量是别人的几倍:高二、高三跨头,自编高三复习讲义,竞赛辅导……。在生活中,她要照顾卧床的父亲,安慰年迈的母亲,还要完成自己的心愿 —— 抢着装修远在江宁的新房,能让父亲在仅剩不多的日子里住上大房子。
但是在这一年里,江老师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让同事们带过一节课,没有少出过一份讲义,晚上还经常留下来给学生答疑。当组里的年轻老师提出想帮她做些什么的时候,她总是说:“你们也忙,我再难也不能耽误学生!”
就这样,学生在江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化学组的年轻人在江老师的帮助下一天天成长,她的父亲也在新房子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艰难但却美好的旅途。而江老师呢,嘴上的火气一直没有好过,喉咙的声音因过多的课务长期沙哑,人也变得消瘦憔悴。
搞教学一专多能
作为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江老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她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喜欢数学、物理、美术等很多学科。她能在教学中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她擅长充分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史中科学家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科学实验方法、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为资料,创设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有一次她在苏州陵园游玩时拍下了很多用瓦片装饰的窗格子,花纹各异,但用的瓦片是一样的。这些照片后来成为了她教学中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美,体会到了对称,体会到了化学和自然的联系。
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是金陵中学一贯坚持的做法。每次评教,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高中化学是一门让不少学生感到头疼、厌烦的课,可她的学生们却说:“我们爱上江老师的化学课。”
“为什么?”
“她的课不生硬、不枯燥。”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江敏能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讲活。“蛋白质分子是线型结构这个知识点,我们一开始不太明白,后来江老师举了个例子,让我们想像鸡蛋打碎后倒出蛋清时的样子,不是可以一点一点倒,而是一团一起倒出来。很形象。”学生黄晓娴说。
江敏说:“课堂是展示学科魅力的地方,不能仅仅把它当成升学手段。化学不仅能给同学们带去知识,还给予了学生智慧的眼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江敏的教学方式真正打动了学生的内心,使同学们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年江敏带的100多名学生,分班时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化学。
育新人全力以赴
江敏老师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针对化学组年轻教师较多的特点,江敏同志能主动与他们多交流,她的课一向对青年教师开放,这体现了江老师宽阔的胸襟。江老师经常与他们探讨教学问题,商讨教学活动中的得失和体会。在教学中难度深度的控制是青年教师深感困扰的问题,在江老师的帮助下,问题总能迎刃而解。为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中学教学工作,她无私地指导与鼓励青年教师,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崔邑诚老师是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他认为教中学生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但他连续听江老师两周的课后,不由不对江老师肃然起敬。他说:对一些知识的理解,江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产生的不仅是熟练精通,而且是贯通深刻。她的课与我学生时代听过的中学包括大学的课不一样。第一,她能够将其出色的数学思想与实践融会到化学教学中去,比如坐标系、数学建模、形数结合以及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等等。关键在于她不是为了结合数学而牵强附会,而是非常自然引入,解决问题后,而又悄然而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第二,课堂的情境设置,语言表情体现了对学生的爱,具有亲和力。第三,张弛有度,对“度”的把握很见功力。
搞科研一鸣惊人
江敏同志还善长接受新事物。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推广。江敏同志较早地与本校计算机老师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压过程中平衡体系的研究》,借助多媒体的多种技术手段,将实验中难以表达的颜色变化和观察过程加以放大,同时模拟微观分子的运动状态并用以阐述其与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此课件获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在主办的OEH多媒体优秀课件(高中组)一等奖。
江敏老师还是教科研能手。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她注意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全国或省内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并参与国际交流。
2002年江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的论文《系统思考在创新性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的化学教学》,被全国系统力学学会推荐,在2003年纽约召开的21届国际系统动力学年会上作专题发言。2005年再次被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邀请,与同事朱红兵老师一起,在美国召开的22届国际系统动力学年会,再次在国际论坛作专题发言。江敏老师因此受到教育局表彰,并给予五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这在南京教育界还是第一次。
一位已毕业近十年的学生在网上与校友交谈时自豪地说“近段时间看到报道《金陵中学老师走上国际讲坛》,第一个想到江老师,一看果然是她!”
可以说江老师做每一件事都是这样用心、用情、用意。金陵中学的师生们曾经一次又一次的被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