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王鼎宏老师的感人故事
新春佳节应该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大好时节,可连续十年,金陵中学政治教研组的王鼎宏老师的春节都是在西部支教路上度过的。要不是因为今年春节到西部支教“旷工”三天,学校还不知道他这个隐藏了十年的秘密。
大年初六是南京金陵中学教师新学期报到的日子。可这一天,一贯准时的高三政治老师王鼎宏却不见了踪影。直到初九早上,人们才见到一脸憔悴的他。后来有老师到校办了解他“旷工”的原因,才知道,前一天王老师还在云南山区思茅的支教讲台上授课呢。
不寻常的西南行
今年春节期间(正月初四至初八)王老师参加了“北京市教育学会第三次赴云南省思茅义务讲学团”,参加了“首都百名优秀教师西部行”义务讲学活动。2月19日(正月初二)王老师从扬州老家告别八十老母,又一次踏上了赶往云南思茅征程。2月21日(正月初四)恰巧首都机场大雾,北京讲学团老师们从早晨6:00到达机场后一直等到下午4:50才飞离北京。 初五凌晨2:30才与王老师会合。为了不影响“思茅二中寒假教师培训”和“思茅二中高三学生高考辅导”工作,王老师和北京讲学团的其他老师发扬不畏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冒黑连夜翻山越岭,当天早晨8:30放下背包,就精神抖擞地站在义务讲学的讲台上。
王老师他们支教的思茅二中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普通高中,学校有来自思茅周边地区的汉族、彝族、佤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等十九种民族的高中学生三千多人。王鼎宏老师上午给高三学生讲了三小时的高考复习,下午又给当地政治教师介绍全国的课程改革情况,晚上还给全体教师开设教育教学科研讲座。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与当地教师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就江苏省课改、高考改革等热门话题与思茅同行进行交流,并赠送了自己的教学著述,受到当地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支教活动一直持续到初八,王老师才匆匆搭乘飞机赶回南京。
开学后不久,学校收到了来自思茅二中的感谢信。感谢信中说:“你们的老师在节日期间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不远千里,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地来到边疆,无偿地支持我们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到来是雪中送炭,给我校高三年级的学生和全体老师带来了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增强了向高考冲刺的信心和力量。”
一张特殊的地图
在王鼎宏老师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一张中国地图,从新疆到云南,从四川到贵州,从甘肃到内蒙,从新疆到云南,密密麻麻地圈了很多小圆圈。以前,常有老师会好奇地问:“王老师,你在地图上圈出这些地名干什么?”王鼎宏只是“嘿嘿”地笑,不言语。
画圈的地方,是这些年王鼎宏利用春节、“五一”、“十一”假期义务支教过的地方。这本是个秘密,若不是因为这次意外的“旷工”,或许永远都不会“抖”出来。由于王鼎宏老师的突出表现,北京教育学会破例请他担任“一帮一助教研究会”副秘书长,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当初,王老师是主动请缨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的,到现在已经近十年了。他身体不是很好,但是每次一上讲台就精神抖擞,常常会连上几天的课而忘了休息。去楚雄州讲学后,楚雄州教育局还专门发来感谢信,感谢我们为他们的普教打了个翻身仗,他们将会把此载入该州的教育史册”。
说起支教的事,这位王教师显得有点害羞。因为他骨子里就把这些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多年来去过哪些地方,在哪些学校支教过都没有刻意去记,现在,回忆起来都模糊了。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那两个地方是我2002年正月初四去的,那次在那里教学20多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那年4月份去的……贵州是第二年去的……记不起来了。”王鼎宏抱歉地说,“反正这些年的春节假期除了年三十,我基本都在外面晃”。
当他的手指在一个个画圈的地名上轻轻点过时,他的眼中开始闪闪发亮。“看!这里是施甸,在中缅边境;这里是文山,是中越边境……这些地方真美啊,只是太贫困了。”他说着,反复摩挲着地图上那一个个小小的地名,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美丽的地方。地图用了多年,又常常触摸,很多画圈的地方色泽已经暗淡下去。
“呵呵,只可惜,没办法去西藏了!”看着地图上的一块空白,他觉得这是支教工作最大的遗憾。
被感动感动着
王鼎宏老师对义务支教为什么会这样执着呢?
王鼎宏说:“因为从8岁开始呢,我就一个人生活在南京。除每个礼拜六父亲来帮我洗一下衣服,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是在我父亲的同事,还有邻居,还有我的舅舅,以及学校的老师的帮助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现在我有一定的能力了,能够帮助别人了,怀着感恩的心情,我觉得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一点贡献,尽一点力”。
正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金陵中学高级教师王鼎宏踏上了去西部落后地区支教的漫漫长路。十年下来,他的足迹遍及云南、四川、新疆、内蒙古等“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当地人都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来接待。但王鼎宏说,最让他感动的还是那里的教师。
“我到了红军长征过的红原地区,在那里送教扶贫,遇到一个当教师的小伙子,他带了一个班级,27个人,19个高三学生,其他还有什么高二、高一、初三的学生。他一个人上四门课:语文、政治、历史,还加一门音乐。已经27岁,还没有结婚,什么原因呢?一个月100多元的工资,除去基本的生活费和资助学生外,所剩无几。因为挣钱少,所以他空有高学历,27岁了都没有人愿意和他结婚。我问他,‘值不值?’他说‘值!’。我问他后‘悔不后悔’,他说‘无怨无悔’。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当时红军那种奉献给国家,奉献给民族的精神,他学习,他继承了。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是国家减免了学费把他培养出来,所以他要报恩。”
“大而空的话常能听见,但真正无私的人又有几个呢?”王鼎宏说:“这个小伙子用行动告诉我,怎样做才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号。所以这件事对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能帮助他们,我就一定要帮助他们”。
难忘那景那情
现在,时不时还有人问王鼎宏:“王老师,你怎么就想起来去那些地方支教呢?”
王鼎宏常常不知如何应答。直到现在,他始终说不清为什么会参加支教,更说不清为什么会坚持了那么多年。
2002年,王老师跟着队伍去了四川,那是他第一次去四川支教。
“接待我们的老师按照当地的最高礼节,将我们高高举起来表示欢迎。”仪式后,王鼎宏老师一行正准备离开,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他永难忘怀。
“他们大大小小一家子人,突然笔直地站成一排。我们正在纳闷,那边‘预备齐’之后,庄重地开始唱红军的歌。”后来,王鼎宏才知道:当年,这位老师还是小孩时,一家人因为饥饿而奄奄一息,是路过家门口的红军接济了他们。为了感谢这救命之恩,他们就学唱红军歌曲。时间久了,这个惯例在他们家延续下来。只有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他们才唱起红军歌曲来欢迎。
“他们认真地唱了一遍又一遍,这让我们受宠若惊。那位老师对我说,‘当年,红军对我们家有救命之恩;而现在,你们不远万里赶来教我们知识,对我们整个汶川下一代有恩!’”
事隔多年,这个场景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了王鼎宏的心里,抹不去了。
让王鼎宏难忘的,不仅仅是那里淳朴的居民,高尚的老师,还有那群在贫困中还能欢笑的孩子们。
“有一年,我在云南支教时,正好赶上一所中学的学生结束军训,准备吃饭。孩子们军训后又累又饿,听见说开饭了,都高兴地跳起来,大家开心地奔向食堂。”
那顿午饭到底吃的是什么,王鼎宏说,他永远难以忘记——
“一口大锅煮开了,把辣椒粉一样的东西往里面一倒。再把水放进去,调成不像菜又不像菜,汤又不像汤的、糊糊状的东西。放点盐端上来,就算是主菜了。孩子们天天都这样吃。也只有这样,一天三顿的伙食费才能控制在2元钱以内。”
看着孩子们捧着饭盒狼吞虎咽地吃“糊糊”时,王鼎宏的眼泪差点都要掉下来。
“就是吃着这样的糊糊,孩子们还能愉快地生活,还能刻苦学习———孩子们都在争取,我们做老师的,哪有理由放弃他们呢?”

王鼎宏老师有一堆历年支教的照片,那些照片上的地方都是他牵挂的西部贫困地区的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
支教路上,慈父去世
“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却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啊。”王老师常常叹息。身体上的病痛还能忍受,可忙于支教而错过的亲情,最令他心痛。
“2002年正月初四,支教刚刚到贵州,却听到了父亲离开的消息。”说起父亲,王鼎一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了5年前那段痛苦的经历。
那一年的年三十,王鼎宏才回到老家扬州,一向温和的老父亲突然固执地要让儿子陪他去医院挂个水。接着,他又让儿子陪他到澡堂洗个澡,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大年初一早晨,王鼎宏正陪老父亲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时,突然接到电话:去贵州的支教团年初三出发。念着山区的那些老师和孩子王鼎宏,当天下午就匆匆告别了父母赶回南京。
“告别父母时,一回首,看见母亲在院门口朝我们挥手,却不见父亲的身影。心里隐隐感到有些不安。”这是5年前,王鼎宏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透过凌乱难辨的笔迹,可以想见他当时不安的内心。大年初四12点10分,王鼎宏在贵州机场刚着陆,就接到了父亲刚刚过世的消息。“我到达贵州机场后,报平安给家里面人。家里面人就説,你是平安了,可是爸爸已经走了。我当时一听心中十分难过,感觉到一个做儿子的没有尽到孝道。听到父亲过世的消息,匆匆再转机赶回南京……”日记中如此记载。
那是王老师唯一一次对受邀学校爽约。匆匆料理完父亲的后事,王鼎宏又赶回贵州,完全了那次未完成的讲学任务。
最受欢迎的支教老师
王鼎宏老师是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级教师。他的课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
王鼎宏支教的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教育方法、理念都很落后。当地的老师反映:王老师,我们是老朋友。他让我们了解很多先进的东西。比如説,在讲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一般就是单纯地介绍基本概念,而他在讲课的时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来讲课。大家去买鸡蛋,那么鸡蛋多少钱一斤,这就是价格,有价格就可以判断到它的价值,然后介绍价值规律。通过这样的讲学,老师感觉新颖,学生感兴趣,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这些年的支教,王鼎宏吃的苦可不少。他有痛风的毛病,血压也很高,所以每一次支教,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支教的地方大多在山区,从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一口气在山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加上西南地区的饮食以酸辣为主,水土不服,常常会导致上吐下泻或者发高烧。“后来,我就学聪明了,尽可能只吃稀饭。多吃一碗,就能多一点力气。有时,我一顿吃六碗。”王老师说,“支教时尽量多讲课,但也要保重身体,因为回来后也要对得起自己在南京的学生,不能因为生病耽误了他们。”这是王鼎宏最朴素的想法。
支教的时间都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宝贵,每一天都得超负荷运转。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的课是常有的事。2007年2月24日的培训表显示:从上午8:10到晚上10:30,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讲课。教学生、教老师,不同的对象要变换不同的授课方式
“老王除了讲学,还把自己从南京带来的书籍和教学光盘送给当地学校。当地师生称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样的人,真让人感动。”民进中央社会服务处处长、北京教育学会于东平老师说。
思茅二中的赵校长充满感激地说:“这么多年来,王老师从来没拿过学校一分钱酬劳。本来,作为政治教师只要给政治学科的师生上上课。可王老师一来,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向他请教。他是个热心肠,谁要帮忙都从不推托,开讲座、开座谈,把嗓子讲哑了还继续喊。”
王老师说:“多年的支教活动使我感觉到,我们这个国家,区域性的差别还很大,先富起来的人,先发达起来的人,要支持西部,支持那些相对比较贫穷的。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支教大军来”。在王鼎宏老师的感召下,金陵中学的特级和教授级高级教师组织的“义务讲学团”将于今年高考结束后赴思茅地区讲学。

王鼎宏老师的事迹被现代快报报道后,学生们把他的事迹报道打在的投影幕布上,王老师只是憨憨一笑。
2007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