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成网报的第七期个人课题、重点个人课题主持人:
经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决定,以下老师可递交结题相关纸质材料(名单见附件1)。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课题结题材料
1.课题立项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2.课题研究主要成果的佐证材料复印件1套(如有课题研究相关文章公开发表或获奖证书等资料请附上)
以上1-2项材料由各校教科室留存。
3.个人课题结题材料封面(附件2)
4.选送材料目录
5.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6.相关研究附件
以上3—6项装订成册,上报市教科所。材料总量不超过20张A4纸(可正反打印)。
二、《“个人课题”结题材料封面》(附件2)
请准确无误地填写相关内容。研究成果简述要求:500字以内。
三、研究报告的要求
首先是科学性,研究的问题真实,研究方法恰当,论证严密充分,结论合理可信。其次是规范性,研究体系完整;研究设计与实施规范、严格;论述全面,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可靠,引证规范。第三是实用性,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一)具体要求如下
1.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2.有合理的研究思路
3.有具体的研究过程
4.有说服力的成果
5.字数最多8千字
(二)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报告标题
XXXXXXX(课题名称)研究报告
2.课题界定
关键词、核心语的界定清晰、准确,限定其范围,明确其含义,说明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3.理论价值
(1)从相关理论层面谈研究的重要性
进行充分的文献研究,把握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系统、全面地叙述和评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
(2)实践意义(为什么要研究)
从实践层面阐述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
(3)研究的目标
具体地说明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4.研究主要过程(研究时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详写)
“研究的主要过程”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表述要思路清晰、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一过程。可采用归纳、提炼等方法,陈述课题实际运行的情况,其中,除对研究的时间、进程等方面据实说明外,还需阐述在哪一阶段应用了哪一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什么研究,解决了“研究目标”中的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什么不足等。
5.研究的成果(具体)
(1)成果或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重点,需与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高度相关。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如新观点、新认识,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或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等。用数据说话,以事实证明。
(2)问题及反思
思考研究是否存在问题,或者下一步的研究设想。要求所找出的问题客观真实,表述简洁明确。
6.引用或参考的文献
引用文献资料的书写格式一般是先在引文页的页脚处用阿拉伯数字的圈码加注,然后在研究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中用圈码一一对应地列出所引用的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序号,然后列出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及出处。如果文献刊载于报刊上,出处应注明刊载的报刊名称及期数;如果文献是一本书的某一章节,则注明书名、第几章(或第几页)及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和版本。
四、相关研究附件的要求
研究附件侧重表明如何开展研究,得到研究结果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主要指研究方案、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等各种原始材料。具体可以包括与课题关键词高度相关的文章(如论文、案例、叙事等)、备课笔记、工作手册、研究记录、教后感、阶段性的研究报告、学生作品、测试卷、调查问卷、统计过的数据、图表、照片等。(对于试卷或学生作品等数量较多的材料,请附上一份样卷或有代表性的资料,数量小于10份。)请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能呈现研究过程、支持研究结论的材料。所有附件要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五、相关要求
1.提交结题材料时间
(1)请主持人将结题相关纸质材料在2014年11月1日——11月7日报送学校教科室。
(2)请各校教科室留存课题立项书复印件一式一份;核查并留存课题研究主要成果的佐证材料复印件一套。并在11月14日前将其余结题材料报区教科室。
(3)请各区教科室、市各直属学校于11月20日前,向市教科所送交“不含姓名、学校、区县等信息”的纸质材料。
2.逾期不申报结题视为放弃结题。
六、结题评审时间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委托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进行个人课题结题评审,并于2014年12月31日网上公布结果。
七、其他事项
1.已成功在网上申报结题的老师不需要再提交任何纸质材料。
2.此次评审为匿名评审,所有申报结题材料均不能出现个人姓名、单位等信息。如材料中出现相关信息,请用黑色水笔覆盖。如违反此项规定,后果由主持人自负。
3.如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抄袭现象,一经查实,取消结题资格,并将在网上通报;两年内不得申报课题研究。
4.未尽事宜请与市教科所教师发展研究室82212028联系,邮件:njjyky2008@126.com,或到南京市教科所网站查询。
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