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学科的现状
1、从高考选科人数来看
2013届江苏省考生中选考理化的占47.1%,而南京市选考理化的考生只占19.2%。南京大部分学校学生为了语数外能拿高分,选科时舍弃了相对较难的化学,选择了生物或地理。南京选考化学的考生有2种情况:一种是对化学确实有兴趣,化学学习也比较优秀的,像金陵中学等名校即是这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为躲避小高考而选择化学的,这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很差,高考没有过B要求,无疑成了高考中垫底的后50%。
2、从学校的课时安排来看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南京市的学校在高三时加大了语数外的课时,缩减了理化等选二的课时,我校今年化学的课时是5课时,而有些学校只有3课时。在高考“只有语数外算分”政策的驱动下,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
3、从学生的重视程度来看
在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对理化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很多学生化学只要过B即可。对我校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过B是很容易的事,我校每年高考较高的过B率使学生放松了对化学的要求。
二、我们的复习策略
1、总体策略
响应学校号召,尽量少占用学生课后时间,同时又能使化学与语数外匹配。
2、具体复习方案
(1)尽早规划,提前安排
本届高三化学的一轮复习从高二下学期的6月份就开始了。高二小高考迎考期间,化学选修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我们复习启动早,比南京市其他学校多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所以在高三第一学期就显得很从容。
在高三上学期,课后作业限制在半小时内。在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后,平时不能布置课外作业,周末允许布置一次作业。
(2)瞄准目标,提高效率
江苏化学高考试题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一个基本套路。选择题有15题,共60分,每个题对应的考点基本固定。非选择题7个大题,基本以化工流程等新信息为素材,在新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非选择题和其他省市的高考题有明显的差异。
针对江苏高考的这种套路,我们在复习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于练习,我们全部选用12届江苏各地模拟题,大胆舍弃一些不符合江苏套路的传统意义上好题。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效果,2013届江苏化学试卷延续了2012届试卷的全部套路,考完后,学生普遍反应简单,题目非常熟悉。
在期末考试(一模)前,我们完成了一轮复习,高三下学期南京市三模前,主要是二轮复习。二轮复习我们一改以前的分模块复习的传统,采取了题型专题复习。每个大题精选江苏近5年考题及12届江苏各地优秀模拟题设计讲义,课堂上采取边做边讲的形式,分析每个答题的命题特点、典型错误、答题技巧。
三、复习案例——化学实验复习
1.考查特点分析
从江苏5年的考题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题目的呈现方式有2种:一是以工艺流程方式呈现,如2009年和2012年;二是以实验步骤方式呈现。
(2)实验考查的内容有:试剂与仪器的选用、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误差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3)实验涉及的类型有物质的制备和定量测定,如2008年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测定,2009年医用氯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2010年MnCO3的制备,2011年高氯酸铵的制备及含量测定,2012年ZnO的制备及Cu2+含量的测定。
2.复习注意事项
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对综合实验提出的要求是:“能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针对这一特点,在复习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读题和审题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的信息量较大,这对学生快速阅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快速地获取信息?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对关键词或关键信息进行标记。例如从2012年综合实验题的题干部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中我们可以找到以下关键词:“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实验原料)、“回收铜并制备ZnO”。(实验目的)。
第二,要进行一定的限时训练。在规定的时间阅读一道题目,在阅读时,带着以下问题:“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本实验所用的原料有哪些”、“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等。
(2)重视实验流程图的分析和解读
综合实验题常以实验流程图或实验步骤的方式呈现。在分析实验流程时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进入这一步的原料有哪些、这一步骤发生了什么反应,进入下一步流程的物质是什么?第二是这一步实验流程的目的是什么?以2012年第19题综合实验题的流程为例分析如下:
第1步“超声清洗”其主要目的是除去表面油污;第2 步“溶解”的目的是将锌和铜转化为硫酸锌和硫酸铜进入溶液;第3步“调pH=
(3)利用典型实验进行复习
实验的复习应结合典型实验来进行。单纯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等内容的复习,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记忆量大,不仅枯燥,而且由于缺乏情境,学生即使记住也难以综合应用。而结合经典实验来复习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等内容,不仅有真实的情境,而且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以“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含量” 为例可以对定量实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含量可以采用“重量法”——直接加热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滴定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测量消耗盐酸的体积;“测气体体积法”——加入足量盐酸,用排液法测定生成的CO2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