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课程管理
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中获得大奖

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中获得大奖 

 2017414在合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62017总决赛中,我校4名学生全部获得全国一等奖,其中兰程旭同学还获得了本次大赛最高荣誉称号——“文学之星”称号。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

所获奖项

1

张冰磊

高一9

郑子龙

全国一等奖

2

陈心怡

高一10

毛亚君

全国一等奖

3

胡峻瑄

高一12

韩玉洁

全国一等奖

4

兰程旭

高三4

王  芳

全国一等奖、文学之星

 

      

 

 

 

 

兰程旭同学描写了自己的参赛经过:

到达合肥的第二天上午,就进行了作文和文化常识的测试,作文材料很长,一段是关于郑板桥独创书法字体的听力,一段是关于继承与创新的论述,要求围绕“创新”与“勇气”写一篇作文,我以昆曲为切入点,谈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常识是20道选择题,有一定难度,从白族传统服饰上的图案到姜夔独创的词牌名的辨识,涉及面很广。考完后发了十道演讲的题目,二十个入围的人需要准备明天的演讲。

  下午是口试,抽签选题,准备时间一分钟,陈述两分钟,我抽到的题目是“学习应该扬长避短钻研擅长的科目还是应该啃硬骨头”,我选择了啃硬骨头,准备时间和陈述时间都很短,其实不容易讲明白,不过相应的,要求应该也不高,句子组织清楚无长停顿即可。

  最紧张的是之后的演讲,很幸运,我抽到的不是自己没什么思路的题,而是“你对网红脸和小鲜肉这样的审美倾向怎么看?”这样的具体话题,因为害怕自己语无伦次,所以我在引用名言的时候会故意放慢速度,显得镇定一点,看来还是比较奏效的。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台风或许比内容更重要。

  【回忆版作文】

传唱

兰程旭

  依旧是咿咿呀呀的柔美唱腔,雍容婉转的水袖,只是现代的舞台,现代的灯光,让这场梦变得更加华美而虚幻。

  《醉心花》,改编自《罗密欧与朱丽叶》?我看了一眼手中的节目单,为这滑稽的搭配感到好笑,创新创新,可这西方的戏剧又怎能移植到东方的唱腔中呢?

  大幕拉开,维罗纳城变成了春秋战国,男女主角化身为姬灿和嬴令,柳眼梅腮,丝竹声中,有传统书生的痴情,更有蒙太古家族的热烈大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虽是相隔万里,左右不过共写一个“情”字,气韵相通。我不禁为自己刚刚的死板保守而惭愧了。

  有人以为,那一桌两椅便是昆曲的全部精髓,可文化没有生存,何来发展与传承。坚持传统,有时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懒惰无能,踟蹰着不愿前行,于是只好坐在那里,窥视那些渴望有所突破的人。

  创新总是艰难而需要勇气的,因为前方只有迷蒙的青雾,前人的足迹并不完全可信,道路唯有凭借脚下的感觉,而犯错是人之常情,于是创新者时常背上背离与叛逆的罪名。好比白先勇版本的《牡丹亭》就承受了过多的本不应承受的批评,毕竟,指责比探索更简单,批改答案比提出问题更轻巧。借着新的名号只是博人眼球,打着传统的大旗一遍遍嚼着烂谷子,创新二字,一时竟变得复杂而模糊。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千百年来,艺术所抒写的主题只有悲、欢、离、合,它的创新的目的只有一个,贴近心灵,贴近人。现代,应当有一种精神的高度,而非一个具体时代,站在现代这个精神坐标上俯瞰过往的艺术,经典自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闪光,擎一束光照亮现在,让逝去的逝去,永存的永存,留下的便是一个新的自我。

  站在现代的高度,便不会拘泥于名为传统的迂腐细节,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的故事悲剧性大于赞颂的价值,《狮吼记》轻轻巧巧抛去了妻子改过自新,欢迎丈夫纳妾的结局,成了闪烁着幽默情趣的轻喜剧,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本不需要瞻前顾后,苦思冥想,只需要一颗开放包容的心。

  不由得想起那场名为《临川四梦汤显祖》的演出,演员与观众最后共同唱起“良辰美景奈何天……”有人在微博上打趣:“《皂罗袍》就是昆曲王国的国歌。”现代的手机屏幕上,传统的血液以新的形式默默地流淌。

 那便这般自然地走下去吧,今日出其不意的妙手,也许就是明日传唱的经典,毕竟那鲜妍美丽永不褪色的桃花扇,当初也不过是情之所至,在扇面上挥洒下的几笔。

  【附录】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