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课程管理
陈敬暘:化竞之路,艰辛迷人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中,我校高三(12)班陈敬暘同学获得银牌。

比赛结束后,陈敬暘同学将自己两年来的化竞学习感悟,写成《学习就像旅行,路途艰辛,风景迷人》一文,与同学们分享。

WeChat 圖片_20201201141057.jpg

 

WeChat 圖片_20201201141037.jpg

陈敬暘与竞赛教练王延广老师

 

附:《学习就像旅行,路途艰辛,风景迷人》原文

1116日,我作为江苏省队的一员参加了第34届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获得了一枚银牌,取得了“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的资格。回顾两年来的化竞学习之路,我庆幸自己一直保持了对化学的热爱,在参与激烈竞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酸甜苦辣,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心得。

兴趣激励我前行

刚进入金中时,周六上午的化学提优课,我都会带着很多问题在课后向王延广老师请教。进入高二后,因为课内学习压力变大,自主招生政策取消的影响,不少人退出了化学竞赛学习。

2019年的初赛我只拿到了省二,在别人看来,我可能面临着要不要搞下去的重要抉择。但我内心深处早有了决定,那就是毫不犹豫地继续走下去,不是为降分录取的优惠,不是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成本回不了头,而是因为真正的喜欢化学。兴趣激励我一直前行。

平衡课内学习和竞赛准备,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心态。疫情期间既要上6门主课的网课,还要自学化竞新课程、保持做题的手感,那段时间我过得既辛苦又愉快。细致分配每周每日的时间安排,以0.5小时为计量单位,不浪费一分一秒。在那三个月,我除了课内跟着学校进度,还看完了1000多页英文版的《有机化学》,每周做1套初赛难度的模拟题,学校复课后,我对初赛拿到省一已经很有把握了。

回看上半年,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作为一个中学生,我能够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并有效落实,不急不慌,静下心来进行自我学习和查漏补缺,这是最宝贵的学习成果。

提前“经历”高考

决赛当天,我和来自全国的400多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上午4小时、下午3小时两场理论考试,感觉像是提前经历了一次高考。从接到通知进入省队到决赛当日的50天里,复习备战、考前调整、考场答题策略的许多教训和经验,都可以在以后迁移借用到高考上来。

具体说来,就是复习过程中要保持专注,才能保证足够的效率。做一段时间的题目,就要把自己从题海中抽出来重新看书,通过看书改变视角。要多看基础书,课本教材都是前辈们的精华之作,我们不是天才,只看一遍不可能掌握透彻,必须多看。特别是带着自己积累的错题来看书,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会更深刻。课内的限时练和化竞的刷真题道理都是一样的,平时的考试足够沉稳、没有杂念、放下胜负心,到大考时也不会慌到哪儿去。

试卷上都会有“送命”的难题和“送分”的好题,在关键分数线的“门槛”附近,通常会聚集很多人。要有做难题的能力,更要把常规题目的分数拿全。这两种题目得分多少,可能会最终决定你的总位次排名,化竞的初赛、决赛是这样,高考也应该是这样的。

路途艰辛 风景迷人

感谢化学竞赛带给我的体验,既给了我高考录取方面的一些助力,也带我领略了课本内容之外的化学知识体系。在学化竞的过程中我没有感到枯燥艰苦,我在QQ群里和全国的化竞同学交流,感受到大家都属于同一个理想共同体。在外地参加培训班时,我听到了很多励志故事,见识到了竞赛强省同学的水平,增加了阅历,知道了人外有人、人定胜天。

在杭州参加决赛时,江苏省队统一着装、王延广老师送考迎考。现在回想起自己作为团队一分子为学校争光、为省队做贡献的这段经历,一种自豪的情绪在心中激荡。学竞赛就是为了最初的那份喜爱,也许学的时候想着要拿奖牌,在进考场的那一刻,拿奖不拿奖已经无所谓了,为的就是对化学的热爱,为的就是不后悔,路途虽艰辛,风景更迷人。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