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律
南京金陵中学 王守明
一、自律是一种理想,自律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律教育要求教师把握一个不断变化的“度”
1
我觉得学生的自律就像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的口头禅一样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的理想。我做梦都想过我只要在班上宣布了规矩后,学生就能做得整齐得体;我不在的时候,学生能做得周到细致,最后的状况是班级所有成员聚合成另一个“我”,不过这从来没有彻底实现过。
如果我制定了一套军事化条例并以强制手段来管理,那成员肯定自律多了,不管成员是上小学还是上中学。只是在此意义上,能不能用中学教育中的教师或者是学生来称呼双方要打个问号。
学生自觉的依照教育规律不断的发展自己实现自己,就是我认为的自律。学生的发展是有序而且是无限的,学生的自律教育也是有序而且是无限的,一句话,不管是学校施加于学生还是学生自我的自律要求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没有哪一个学生或者是班主任敢狂妄的说他的自律要求已经到了最高和完美之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发展要求使得自律教育只能是一种教育理想。很明显,对学生进行的自律教育要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如果不做概念上的严格区分,它的绝大部分内含是学生学会自律。这是自律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而存在的最庄重的理由。
自律教育要在教育学生“为人”“为学”等方面全方位展开,要求社会学校家庭等力量一起用心。我个人认为这其中的核心和基础应该是“为人”的自律教育。班主任主要关注学生“为人”的自律教育,就这核心和基础的一项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不了,所以班主任时时哭天抢地的叫苦。全员德育势在必行。就力不从心而言,完美的自律教育也只能是存在于班主任的理想之中。
2
除了必要的整齐划一以外,就时下教育现状而言,在进行自律教育之时,班主任要不要多考虑个体学生的自律要求,是不是要“量体裁衣”?这样做会不会带来无序和混乱而使班主任皱眉呢?
如果把班级中的学生首先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看成一个整体,就得考虑在同一个教育目标要求下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另外,如果再斟酌用来达到学生自律的规定的科学性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自律评价标准,那么下面所举的班级中的现象哪些是自律做得好的:这个班级气氛很活、这个班级上课很吵、这个班级上课很安静、这个班级的孩子很乖、这个班级的孩子在班主任在时软塌塌的而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就神气起来了、这个班级常规做得很好就是学习不行,这个班级学习行常规一塌糊涂、这个班级就某某学科能正常上下去……以下所举的学生哪一个自律做得好呢?这个孩子有多动症、这个孩子就喜欢接老师话、这个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事情不折不扣的完成,这个孩子下课都不离开座位半步、这个孩子很野、这个孩子就喜欢撩人,这个孩子一点也不谦虚、这个孩子学习很好,这个孩子学习差得没有命……
不管让哪一位教育者去评价以上班级或者孩子的自律状况,就得首先知道这个班级或者是这个孩子的过去的和现在的详细情况和近可能接近教育规律的评价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这个孩子很野”在彼时彼地彼情可能是一种自律的表现;“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也许并不能说“这个孩子”不自律。
用绝对统一的标准要求所以班级成员,一旦过度,这些标准就会毫无生气而变成对学生的一种束缚。
还有就是衡量自律的“度”,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在一个情景中是相对稳定的,在另一个时间段或者是在另一个情景中肯定要有变化——学生在发展变化,“度”也要变化。“度”变化了,学生的自律需要也变化了。
3
最后我想重复的学生自律的评价尺度不是看班级成员整齐划一做得多么漂亮,更不是看学生在高压下的柔顺和惶恐,而是看学生在自律方面有无发展。“以人为本”在此不是时尚。
二、自律教育过程就是给学生“自律知识”的过程。就教育手段而言,讲道理和开展活动相结合,开展教育性活动最重要。表扬和批评要结合,废除批评和惩处会负面强化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心理。
1
学生不会拧拖把,就在大扫除前在教室里让学生当场练习;学生不愿拣烂泥中的树页叶和垃圾,就逼着他们做,做完洗一下手,请他们谈感受;学生的桌洞里满是垃圾,就设置一个宽松的环境,请他或劳动委把这个桌子轻松的收拾干净,全班学生模仿,然后请学生谈谈感受。接手新教室,要彻底打扫,学年结束,要把教室彻底打扫干净留给兄弟班级。
面对“手无缚鸡”之能的独生子女,班主任立一些规矩,制定一些班级公约,就指望着学生能自律,只能是做白日梦,与其叹气和发火,还不如从“缚鸡”之能教起。学生有了“缚鸡”之能,才有可能自觉“缚鸡”。就上文中的例子而言,我希望学生养成劳动和卫生的习惯,却首先必须把劳动和卫生的最最基本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有可能是中学生。
这些“常识”还是很好教的,而一些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常识”就不好教了,这些正是学生不能做到自律的根源所在。如果学生连诸如“无私和自私”“诚实和虚伪”“自信和自傲”“远大理想和低级趣味”“守信和失信”“有责任感和无责任感”等等基本的道德价值标准都模糊不清的话,他们想自律恐怕也做不到位。
2
是不是班主任在班上讲了一番大道理,就能把自律常识传授给了学生?举了例子。
作为班主任,我说不要往教室的地上丢纸,并讲了这样做的意义。最理想的结果可能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只有一小部分不能自律,在金陵中学,班级卫生红旗能否可爱的飘扬是取决于这一小部分学生能否自律,结果是他们不能自律,那我班上的卫生红旗就熄火。于是我就走第二步棋,号召大家要有班级的荣辱感,如果看到教室地上有纸,即使不是自己丢的,也请把它捡起来,这样做既有利于班级,也能表现出个人的良好修养。这个时候,班级成员的自律不仅是自我约束,而且还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含义,我自己看到教室地上有纸,也把它捡了放到纸篓中,班干部和值日生也跟着做了,随便丢纸的现象可能一点不见减少,但丢的纸被捡起了,于是卫生红旗丢得少了。有了卫生红旗可以以此来教育丢纸的学生。我再走第三步棋,垃圾分类袋装,准备两个篓子,其中一个专门装能卖钱的易拉罐塑料瓶等,请那些乱丢垃圾的学生负责在下午放学时到收破烂的地方卖掉,夏天,一天可以买两块钱,请他们统计大家一天要喝掉多少钱,一个学期一次的爱心捐款班会,提前一个月通知学生节省一个月的零花钱来奉献爱心。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机会强化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开展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愉悦,教给学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知识。大扫除后,室外包干区的同学就地集中,拍几张照片,请大家看看打扫过的干净清洁的环境,讲讲自己的感觉,刚才的累和脏是否值得。教室打扫干净后,也请大家坐在教室里,体验一下干净环境的舒适感。每次都要表扬和批评一些学生。每学期都有固定的班会“劳动是最美的”,大家交流在校在家的劳动感受,比赛劳动技巧,邀请家长参与……
采取讲道理和开展教育性活动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劳动自律,其中以开展教育性活动为主,而且收效颇大。
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还是喜欢长时间“空讲”“训话”,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外,这种“空对空”的教育方式割断了教育和生活的联系,剥夺了学生来自实践的真实体验,反而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厌恶情绪。
3
有能力为而不为者,要坚决批评处罚。
我绝对不是否定爱心教育。
我只是想说,在家庭溺爱中长大的学生,面对秩序和规则,常常是盲目的“天不怕地不怕”,认为自己就是“上帝”,可以随意支配一切。他们品尝到的是秩序和规则带来的方便和舒适,而没有受到因触犯这些秩序和规则的处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自律当然也谈不上。许多班主任经常面对下面这些方法用尽却无收效的现象而手足无措:集会放肆的讲话,经常不值日,低级趣味屡教不改……我想,这时是不是考虑依据国家法纪和校规对其进行一些处罚了,处罚时要对受处罚的学生讲清楚这是其负责任的一种方式。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利弊,包括批评和表扬。
三、个案
下面是我解决学生问题的几个个案,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
张三是高一的学生,酷爱篮球,经常在美术微机等课上逃出打篮球。这一次逃微机课到操场上打篮球被体育吴老师发现,交给我。下面是我和张三的谈话。
——你似乎有不少次这样做了?
——没有几次!
——你废掉了教务处的课程表,自己安排了课程表,并且我发现了二者的区别之一是两张课程表排课必须不一样。
——……
——下节是什么课?
——物理。
——按照你的课程表,下节课肯定不能上物理,因为上了物理,你就得承认你擅自修改课程表的失败。
——我要上物理课!
——不行!课程表排好要严格执行,是不是你的课程表安排不科学?
物理课预备铃响了,张三很是着急。
——我想上物理课!(说着,他转身要跑。)
——上物理课也行,不过你要让微机老师知道你逃课!
他转身跑向教室。
2
在我和张三的谈话中,有关中学生涯的话题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我问张三初三快毕业了,初中有没有值得留恋的事情。他很平淡的说初中的生活也很平淡,不过对他有影响的事情也有,两件。一件是在初二上学期开运动会时,他人模狗样的举着写有班级号码的牌子作为班级的礼仪先生很有气势的走在班级队伍的前列,另一件是他初二下学期考了前十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表扬。
我必须把笔倒过去补叙一下。
作为一个初一起始班里的学生,一开始就能吸引班主任目光的有两类学生:最好的和最差的。张三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是属于第二类学生。他走路拖沓,腰驼背躬,四肢无力,军训时,多次被教官惩罚。当我看到这个目光呆滞、木偶似的做着可笑动作的初一新生时,心里难免生厌。正式上课时,他又加重了我这种印象,只不过也偶尔给我带来几丝惊喜。作业不交是他的一大特色。他常诚恳的说他忘记带了,但次数一多,也就没有人相信了。成绩当然不好。性格带有攻击性。绝对不可以吃亏。事情常常这样发生:他总先撩别人,别人反抗,张三吃了亏,就出重手还击对方。升旗时红领巾依然窝进上衣口袋里不戴。班级活动绝对不参加,他有父母出具的病假条。出口成“脏”。让我惊奇的是他的知识面很宽,上课许多希奇古怪的问题在别的学生目瞪口呆时,张三就很从容的答出了。文章写得特别好,看问题很深刻。他常因此得到我的表扬。这时,他的脸上也会因此出现羞涩之情。
张三给我的第一次猛烈撞击是初二上学期我问他为何长期不参加班级活动时他回答我的一席话:叔本华说过人生是体验悲剧的过程。接着他又说人心都是恶的。我当时很生气的说:“你的父母养育你也是恶的吗?”他说那是他们的义务。这件事当然也就过去了。不久,学校开运动会,我在班上选一名礼仪先生,走在本班进场的前面,举班牌。大家齐声说张三。我知道学生是在给张三开玩笑。我的心头一热,就答应了。并请他的父母配合,也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他的父母给张三请了一个大学生专门教他走路。入场那天,他身穿白西服,同学们说他走姿和站姿都很“酷”。
张三笑着说这件事使他对自己有了一点信心,他觉得自己去干一些事情,也有可能成功,不比别人差。我问他这件事以后的班级活动他好像都参加了,与这件事是否有直接关系。他说应该有。当我又问参加和不参加班级活动有何不同时,他挠挠头说不好说。
至于考进班级前十名那件事,张三说对他影响绝对大,最主要的还是增强了信心。
3
天下着雨,已经很晚了,我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原来五个学生在打扑克牌。他们很是惶恐。
我说收拾东西,回家。三个男生负责把两个女生送回家。
当天晚上,其中两个学生发电子信件告诉我他们以后不会再这么做了。
4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校吴兴国老师在学校教学会上介绍了自己的带班经验之一“下午放学后全班跑步”,我觉得非常好,除了锻炼身体,可能还会有其他收获。去年9月,我开始在班上推行此法。
吴兴国说了他推行此法的种种好处,而我在班上做的时候,才发现做好这件事情很难,它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对学生的基础素质也要求很高。下面是我做这件事情过程的简单描述,提供给老师们借鉴。
(1) 讲清意义和要求,男生5圈,女生3圈。我监督。每次到场。完全没有跑完全程能力的有多人。
(2) 体育课代表监督,我不到场,学生有不跑者不认真跑者渐渐多了!
(3) 我陪跑!
(4) 体育课代表记名字,我周末检查。不跑者很多,女生更多。有学生在作文里洋洋洒洒列举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危害。后来实习教师把它当范文来读。
(5) 全班表决要不要跑,结果是要跑,跑几圈,男3圈,女2圈,只要不走就行。我强调说话要算数。
(6) 换掉不负责任的体育课代表;请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主任医师杨医生给女生上生理课;请本班的田径运动员给大家纠正跑步姿势;分小组举行接力比赛。经常给学生暗示说话要算数。
(7) 到上学期结尾时,大部分学生跑步时能坚持着不走,绝对不敢说学生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四、结语
如果种种方法都不能让学生达到自律的境界,我就想孔子的一件事情自己寻开心,孔子的学生宰予“昼寝”,孔子就大声骂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我与何诛!”这句话不仅骂得形象,而且很恶毒,看来,孔子的学生中也有不自律的,而且孔子对此除了骂人外也无更好的办法,普通教师使用此法是要下岗的。所以回到文章开头,在现状下,要求学生达到很高层次上的自律,那只能是一种理想。